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板书课题:19 黄河象。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老师。(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1)拿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可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帮助,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由一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词的句子,将生词多读几遍。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并加以理解。

3.指导书写。

五、畅谈收获

可以谈写法,可以谈启发,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8.课堂练习

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9.作业安排

1、熟读课文,学写生词。

2、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写下来。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黄河象挂图

2、课前搜集了不少有关化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11. 自我问答

本节课的设计依据是什么?

传统教学重结论,而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起初,学生凭着已有的对科学假想粗浅的认知进行自编故事实践,再经历生生互评,与文本故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经历了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不仅探究获得新知,发展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