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词话家徐钒十分赞赏苏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①。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特色的代表作,恐怕要算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这篇词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据记载,它在当时社会上流传着文字略不相同的抄本②。宋朝派赴辽国的使者,在同宾馆接待人员会晤时,还曾经把苏轼这首《念奴娇》当作谈话的资料③。由于这首词的首句是“大江东去”,煞拍是“一樽还酹江月”,以致后人竟将“大江东去”或“酹江月”,作为《念奴娇》这个著名词牌的代称或别名。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苏轼这首《念奴娇)在社会上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

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晚唐五代割据纷争的局面,实现了中原的统一,使封建的经济和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赵宋在中国历史上是国势一向较弱的一个王朝。自宋太宗征辽失利起,部分官僚就鼓吹“守内虚外”的错误主张。尤其宋真宗同辽朝订立“澶渊之盟”以后,宋朝更对辽和西夏的步步进逼一味妥协退让,加深了宋朝的边防危机。许多关心国事、头脑清醒的政治家,都感到当时民族矛盾的深重,希望宋廷振作精神,居安虑危,整军备敌。苏轼早先也曾提出过一系列缓和财政和边防危机的改革主张,要求朝廷果敢地改变萎靡不振的局面。但当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雷厉风行地实行变法时,苏轼却对这种大刀阔斧的改易更革表示异议,并在诗文中时时流露某些不满情绪。由于苏轼不满变法的言沦,受到在朝官员的指控,元丰二年(1079),他被论罪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县)。这首《念奴娇《词就是苏轼到黄州三年后,一次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矾时而写的。.距苏轼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代,东吴名将周瑜曾经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但是,赤壁这个有名的战场究竟在哪儿?却向来众说纷纭。在今湖北境内称为赤壁的地方,就有五六处之多。现在一般人认为战败曹兵的赤壁,是在嘉鱼县东南,也有说是在蒲圻县西北的。可是,元丰五年(1082)苏軾写《念奴娇》词时所游的却是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又名赤鼻矶)。有人认为苏轼是把黄冈赤壁误作赤壁之战的战场了,其实并非如此。苏轼对黄州赤壁是抱着存疑态度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