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心理治疗中流行的音乐疗法,可有效减低孕期的心理压力、焦虑以及抑郁情绪。

参与此研究的准妈妈们平均年龄为30岁,怀孕期为18到34周,一半的人每天听30分钟音乐,音乐的节拍和心脏跳动的频率差不多,为每分钟60到80拍。而另一半不听音乐。仅仅两周时间,音乐就起到了奇妙的作用:听音乐的准妈妈们负面情绪明显减少。

准妈妈们也表示,像勃拉姆斯摇篮曲和“一闪一闪亮晶晶”这样的摇篮曲,或录有自然之声的音乐,比古典音乐更有效。

有研究表明,母腹内的胎儿成长到一定阶段已有眨眼、蹬腿、吸吮等活动,还具有一定的视、听、味、触等感觉能力,在子宫内可听到妈妈的心跳、呼吸和说话的声音。26周左右的胎儿可对外界传入的声音产生反应,到第36周时,胎儿的听力已经接近成人。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外界声音的基本音节不仅能全部传入子宫,胎儿还可听到3米外人们的讲话声、开门声和小车通过的声音。由于子宫的阻挡,加上中耳内充满液体,胎儿所感受到的声音要比外界低25~30分贝。专家指出,尽管传入的声音分贝比外界减少,但外界过大的噪声侵入,会对胎儿的睡眠—觉醒周期产生干扰,如连续10分钟过大的噪声则会使胎儿的平均动脉压及其心血管参数发生变化,使健康受到损害。

更为严重的是,高分贝的噪声可损害胎儿的听觉器官,尤其是音频高达4000~5000赫兹的胎教音乐对胎儿无疑是恶性刺激。“有些孕妇直接将传声器或者耳机放在腹壁上,声波便可长驱直入母体宫腔。”张玉洁说,这时胎儿的耳蜗还处于发育阶段,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后,很容易遭到损伤。轻者,孩子出生后可能听到说话声,但却听不见高频的声音;重者将会给宝宝造成一生无法挽回的听力损害。

因此,对胎儿进行音乐胎教时传声器或耳机最好离肚皮2厘米左右;音频应该保持在2000赫兹以下,不要超过85分贝。此外,胎教不一定是让胎儿直接听音乐,孕妇可以自己经常听一些圆舞曲、生命交响曲等轻柔、优美、舒缓的音乐。

其实胎教并不仅仅是未来母亲的责任,准爸爸也需要经常参与其中。据国外机构研究,表明胎儿更喜欢听中、低频的音波刺激。因此,准爸爸们不妨试着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里抚摸准妈妈的肚子,和宝宝打招呼,或是给他们讲故事、念儿歌、聊聊发生的趣事等等。同时,准爸爸的这种关心也会降低孕妇的妊娠期焦虑。

除此以外,专家还指出,胎教其实不应仅仅局限在听音乐、讲故事,更有用的胎教其实是孕妇在怀孕期间能经常保持心情愉快。

研究显示,母亲的精神和情绪,可以通过神经-体液的变化,直接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养、呼吸、胎动等方面的变化。宁静祥和的情绪有助于孕妇分泌健康激素和酶,起到调节血液量和兴奋神经细胞的作用,可以改善胎盘的供血状况,增强血液中有益成分,使胎儿向着理想的方向发育成长。相反,如果孕妇情绪过度紧张、悲痛、忧虑,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和内分泌代谢功能就会发生改变,造成胎儿发育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