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惠安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奏响“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确立“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不断增强竞争力,为稳步实现我校 “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06年是惠安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把握机遇,开好局,起好步,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对于稳步实现我校“学校发展五年规划”的目标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将把2006年作为我校的教育质量推进年,教育管理精致年,教师队伍建设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确保顺利通过县素质督导评估;巩固和发扬创建成果,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加强党建工作和工会组织建设,争创县级“五好党支部”、先进“教工之家”;创建“平安校园”,规范安全管理,争创县级安全管理先进单位;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创建市级“花园式学校”;深化教育科研工作,争创县级课改先进单位;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创建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扎实开展少先队活动,争创县、市“少先队工作金奖单位”;坚持依法办学,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坚持科研兴校,抓管理,促发展,争创泉州市示范小学。

三、工作措施

(一)学校管理

1、以创建成果为动因,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真正使管理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

⑴以创建县级“五好党支部”活动为把手,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把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同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把党支部建设成推动学校工作的战斗堡垒,促进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以及超前意识、到位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⑵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研究先于决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观念重于方法,环境优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以“落实目标责任” 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⑶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学校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积极创建县先进“教工之家”;进一步完善教工活动室,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教职工的文化精神需求,关心群众疾苦,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召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进一步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通过评议、监督学校行政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强化学校民主管理,真正做到民主理校、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心协力,共谋学校事业的发展大计;结合行风评议工作的开展,不断加强校务公开力度,强化监督机制,促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确保教职工和广大群众对校务工作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师生、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限时整改,责任到人,并检查落实,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科学合理、良性运转的民主管理工作机制,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⑷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⑸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基本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创建市级示范小学。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⑴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

⑵营造“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⑶营造“博爱、民主、严谨、合作”的教师工作氛围。

⑷营造“乐学、自主、活泼、奋进”的学生学习气氛。

⑸倡导“求知、敦行、立志、报国”的校园精神。

⑹注重内奠基础,外塑形象,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的特色品牌。

(二)队伍建设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形成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1、进一步开展“以德修己,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通过全面、综合的评价,推出1-2 名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展示会、举行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对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和推广,形成“领导当楷模、党员做示范、教师创榜样、学生树形象”的良好德育氛围;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估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与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对于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在评优评先、竞争上岗、职务评聘、晋升职称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育为关键,建立高层次的教师业务进修制度,特别是校本师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制度,组织教师参观一流学校、拜访一流名师、学习一流经验,以达到“采百花之蕊,酿自家之蜜”的目的;不断完善教师苦练内功的教学比武制度,通过开展优质课比赛、说课竞赛、三笔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教师基本功,使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涌现2-3名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以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教改活动。上半学期,由学校的骨干教师结合自己对课题的研究为全体教师上示范课,并进行专题讲座或说课反思。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讨,共同提高。下半学期,开设向全县开放的研讨课。结合课题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在课改年段开设综合、艺术、品德与生活、科学为主,语文与数学为辅的研讨课,并结册汇编课题与课改研究成果。

4、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积极开展信息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搜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以课堂为主战场,进一步深化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实验与培训,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推进学校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走进信息化、享受信息化。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