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是孩子对自身价值的理解,对自己值得尊重的程度的认识。当孩子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自尊感,促进孩子奋发向上;反之,则会导致消极的自卑感,阻碍孩子的成长发展。为了加强孩子的自尊感,家长首先要做到尊重而不支配孩子。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指出“没有什么东西能像发展中的儿童身心那样值得爱,值得尊崇,值得服务”。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是有价值的人,他们天真率直,敢于幻想,乐于探索,值得家长学习和尊重;不要把孩子看作是无知无识的人或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支配。例如,面对幼儿园开办的名目繁多的兴趣班,母亲应问问孩子“是否想参加”、“想参加什么样的兴趣班”等,而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人生理想。家长尊重孩子,实际上就是在教育孩子要尊重自己和别人。

其次要做到接纳而不拒绝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学会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承认、认可、接受孩子的各种尝试和创造,使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以提高孩子对自己尊重的程度,而不应用成人的观点去看待孩子、对待孩子,拒绝孩子的合理需求。比如,家里栽了几盆花,孩子想给花浇水,父母可满足孩子的这一心愿,并加以趣味化地指导“一天要给小花浇两次水,早上浇浇水,小花高兴啦;晚上浇浇水,小花睡觉啦”,以强化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主动性。

再次要做到维护而不挫伤孩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家长要时时处处维护孩子的自尊,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而不要在亲朋好友或孩子的同伴面前大揭孩子的短处,张扬孩子的弱点和过失,以免挫伤孩子做人的尊严,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例如,炎热的夏天,孙子悄悄地从家里抽屉中拿钱买冷饮,奶奶很生气,严厉批评了孙子;爸爸下班回到家中,奶奶对他说了这件事;妈妈下班回到家里,奶奶又和她讲了这件事;姑妈和表哥来看望奶奶,奶奶又对他们讲了这件事;这引起了孙子的强烈不满,他向奶奶吼道:“你怎么没完没了?你已经讲了多少遍了,你不觉得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