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我国学龄儿童的多动症患病率为4.31%-5.83%,估计全国共有患儿1461万至1979万,其中约65%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

上期健康大讲堂走进武汉市儿童医院,特邀该院康复科主任林俊主任医师,就患儿及其家长们最关心的多动症常见问题进行答疑,并纠正了不少常见的知识误区——

【名词解释】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的简称叫ADHD,是指以注意力保持困难、冲动和多动为核心症状的心理障碍,特点是自控力差,不仅表现在学习方面,而且在交往、独立生活等方面也有困难。

20世纪80年代,由于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识不足,将这类表现叫做多动症。专家指出,其实多动症的叫法是不全面的,但考虑到许多读者习惯于这一叫法,所以本版稿件中,我们还是统一称为“多动症”。

【观点集纳】

●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的孩子是懒孩子,是主观上的“不要”学习,而不是客观上的“不能”学习;同时也容易把一切学习不好的孩子,都归于多动症;或是认为多动症的孩子是坏孩子。这些看法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

●还有人认为孩子多动症长大了自然就会好。其实不然,有研究表明,70%的多动症症状持续到青春期,高达60%的多动症儿童会延续至成年期,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别需要及时、长期、稳定的控制。

●“谁家的孩子考取了××,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这是多动症儿童家长经常挂嘴边的话,这种攀比和拿自家孩子不足之处比别人家孩子的长处,会加重多动症儿童的不自信和自卑心理,让孩子产生更严重的挫败感。

多动症是种儿童行为障碍

儿童多动症要早诊断、早治疗,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家长不把儿童多动症当作病的错误认识。在门诊时经常发现,很多家长当初都觉得小孩子在课堂上好动、和周边人不停说话、容易和别人冲突是顽皮和不服管教而已,不是什么病,不愿意到医院去找医生咨询。直到小孩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搞得班里不得安宁、经常被老师和同学投诉时,家长才担心着急起来。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发病原因是由于儿童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所造成的。

儿童顽皮好动≠“多动症”

多动症的突出症状是两种以上场合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只在家里活泼好动,在其他场合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行为,就不用太担心,这样的孩子是“好动”而不是“多动”。

不管是天性活泼还是有多动症,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训练都是有益的。具体的做法是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利用兴趣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比如用鲜艳多彩的画册吸引孩子阅读,让他能够保持五六分钟的注意力,下一次再保持1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慢慢地,教会孩子控制自己。

三招快速鉴别多动症

如何鉴别孩子是比较顽皮,活动太多,还是患有多动症呢?下面三招能帮助快速鉴别:

1、看注意力是否集中。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主动注意时间缩短(做作业时,常常能够听到客厅中家长的谈话内容和电视中的内容情节);时间长久容易发生(短时间注意力可以保持,但是整节课的时间很难保证);枯燥环境容易发生(课堂上一个老师的声音,安静的环境,容易产生疲劳);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课堂外的事情和声音很能吸引他,老师讲课的内容没有听进去)。

2、看活动是否有目的性。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常没有明确目的,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一点小事就喊叫哭闹,脾气暴躁,做事易冲动而不顾后果。

3、看学习是否困难。多动症儿童一般表现为:文字书写潦草难认,分不清左右、颜色、地点和方向,把词、字、句子念错或念倒,如上海读成海上,将“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对孩子应有耐心和爱心

不要一味批评和指责。要理解孩子的难处,看到孩子有时学习不专心并不是存心捣乱,而是神经控制能力较差,力不从心的结果。

●建立正确的子女教养风格

父母的家庭管理风格要一致。一致性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主要因素,父母管教的一致性使子女知道该如何做,有所遵循,以免形成双重的标准,子女无所适从。

父母要慎用惩罚。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所需要的教养是:父母对子女示范适当的行为,并提供子女观察与练习的机会。

●减轻子女的抗拒行为

多动症孩子的抗拒行为是父母最常抱怨的。父母对多动孩子的不断唠叨、挑剔、责骂及抱怨,可能伤害子女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