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创作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这顶斗笠所包含着的深深的母爱。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斗笠,用毛竹等材料手工编织而成。在乡下,是非常实用的遮阳、挡雨的工具。以前,每到雨天,村道上,田野里,随处可见乡亲们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往来耕作的情景。它为乡亲们遮住了风风雨雨,在乡村,每一顶斗笠就是一个故事;每一顶斗笠就是一段历史。

二、新授

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指名说。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同座的为一组 再读课文,一个读一个听,说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开始!

2.师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认真读了,也认真听了。是呀,“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今天这节课很多地方我们会用到这一方法。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讲解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诗。

(2)这一小节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浓浓的母爱?(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3)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希望孩子在外能身体健康,堂堂正正做人)

(4)你能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2.小结学第一节的方法。(出示)齐读。

(1)自由读诗。

(2)找出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

(3)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

(4)将你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变化朗读出来。

3.运用以上方法学习以下(2——5小节)中自己喜欢的小节。然后小组合作学习。

品读课文,感悟意境美。

1.同学们,读课文时,你把自己当谁了?(一个孩子的母亲)那你对“孩子”说了什么呢?(每节后2句)

2.分节品味课文。

(1)谁来当一回母亲,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那一节?评:他读出了母亲的心情了吗?(评议朗读)母亲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引导学生说出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文章的结构美、音乐美)

(2)谁再来读读自己喜欢的诗节?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3)“编进的鸟鸣”会是怎样一种声音啊?你听到了吗?

读到这里你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4)“故乡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诗句让你想起了怎样的情景?(3、4、5节)

(5) 读到最后一节时,随机分析:“让他照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熄的灯。”

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在你心中的“不熄的灯”可以干什么?有何作用? (答:带来光明、温暖、信心、勇气等允许学生畅谈,引导学生感受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其中渗透着浓浓的母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诗节。

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老师提示:伞、碗……

2.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

3.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4.喜欢整篇课文的同学请你们一起大声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结构美和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

5.小结全诗: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戴上它,孩子在异乡能听到故乡的声音,感到故乡的温暖,闻到故乡的芬芳,望见故乡的明月,其实这都是来自故乡母亲的爱。

6.你们想把母亲的爱读出来吗?(想)那就请你们一起读吧!

三、练习

学生创作诗歌。

四、 总结

我们学习了《斗笠》这首诗。它是特殊的斗笠,不舍;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圣洁无私的母爱。让我们大喊一声:“妈妈,我爱您!”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吧!

五、作业

假如你就是那“孩子”,会用什么样的诗歌来回答“母亲“呢?

板书设计:

听 故乡的声音 乡情

斗笠 → { 感 故乡的温暖 }

闻 故乡的芬芳 母爱

看 故乡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