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的确能产生某些神奇的效应,但现实生活中教师与父母的期望并非都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与同龄孩子相比,恬恬表现优秀,在学校里,老师表扬她最多。爸爸妈妈也时常教她学一些东西,并且总不忘叮嘱她:“你可得替你爸爸妈妈争气,凡事都要争第一。”

父母说这话的本意,或许仅仅是要求孩子有较强的进取心,但问题在于孩子理解不了父母这句话后面所隐藏的意思。恬恬感受到的只是父母那种期待她在任何方面都出类拔萃的期望,久而久之,她把取得第一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准,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做什么事情,得第一成了她的目标,左右着她的情绪。

然而,十全十美的人终究是不存在的,更何况是处于发展阶段的孩子。一次绘画课上,老师没有把她的画评为第一;一次口算比赛中,她的回答没有另一个小朋友快;还有一次……

恬恬开始拒绝上学。因为在她看来,上学得不到第一就意味着不能替父母争气,也没有了乐趣。

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评价基本上来自于父母与老师的评价与期望。父母与老师的评价与期望,犹如一杆标尺,时时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与成就作出衡量。当孩子认为父母的期望是他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时,就会自觉地朝这一目标努力;反之,如果觉得自己难以达到标尺上那“诱人的”刻度,他的自信将被慢慢摧垮,心理问题也会由此埋下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