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词。

2.同学们写得很不错。看我来写一个字。(板书“人”)一个人灵魂之灯需要很多美丽的词汇来点亮,比如说“自信”“勇敢”……除此之外,还有“尊严”。(板书课题)

3.一个人有了尊严,就等于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世界石油大王哈默年轻的时候,看看他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的?他那强烈的自尊心又给他带来了什么?

二、体会哈默德精神:

默读课文,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哈默语言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是巡视指导。

<一>交流——外貌

1.“一样”。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哈默是什么样子的?

生:“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课件出示)

师:从这句话中,你推测一下当时哈默德生存状况怎样?

生:和其他逃难人一样,饥寒交迫,生活艰难。

师:书中有没有总体介绍逃难人的外貌?怎么写的?

生:“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师:谁能从这两句话中提炼出最重要的四个词?

生: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课件出示)

师:这四个词看似简单,读起来确是大有学问。要读出画面感,让大家的脑海中浮现出哈默当时的形象。(自己试读—指名读—评价)

师:作者写得很巧妙,仅用了这四个词语就把哈默和其他逃难者窘迫的生存状况描写的淋漓尽致。

2.“例外”。

师:但是在这个句子中,作者还用了“例外”一次来形容哈默。他例外在哪里?什么地方跟别人不一样?

生:面对食物的态度不一样。

师:面对食物,其他逃难者的反应如何?

生:“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课件出示,指导朗读)

师:这些人看似连最基本的礼节都不懂。如果你是帮助他们的人,你会因此而责备、看不起他们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太久没有吃到东西了。

师:是啊,别忘了他们的身份——难民。谁愿意来猜测一下,难民们一路上都可能经历了哪些苦难?

生说。

师:他们的确十分可怜,不顾礼节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这一切的苦难,哈默也经历了,可面对那些雪中送炭的食物,哈默不但没有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而是说了许多话。

<二>交流——语言

师:他跟谁说话?

生:杰克逊大叔。

师:杰克逊大叔是谁?此时,他与哈默是什么关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