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斯基曾说过:“4岁以前的儿童是根据自己的大纲学习,4岁以后才建立起学习意识。”中班的孩子正处于转化时期,有的幼儿还处在自己大纲的学习,不能完全追随教师,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是中班的重头工作。那么,怎样有效来培养中班孩子的良好常规呢?在过去,我们教师心中的好孩子就是能听老师的话,老师提出的要求都能做到,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孩子都能一一照章办事,那他就是一个好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实我们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可接受性,孩子遵守常规都是为了受到老师的表扬,不被老师批评,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由于年龄小,缺乏意志力,而且又易受外界的干扰,就很容易出现“疯”的现象,因此也就出现了我们教师所看到的:一到中班,孩子好象一下子很乱,很不听话------在日常生活中,对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如何培养班级常规?

良好的班级常规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对于一些较有个性的幼儿来说,强硬的态度往往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孩子会总与老师对着干,比如说:让他把桌上的饭粒捡到盘子里边,他却偏偏不捡,不管怎么教育他,说他,都会无济于事,有时候他着急了往往还会冒上一句:“我就不捡,我就不喜欢你!”这样一来,让老师听了往往觉得伤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要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常规的训练及培养。要让幼儿觉得环境是宽松的,幼儿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什么东西在哪里,小朋友都知道。大人不用在旁边指手划脚的,孩子就会知道他们是可以自主的,不必看大人的脸色行事。这时候,他们是主角,而不是老师。如果这时教师在旁边指挥幼儿,幼儿就会特别紧张,怕做错事,反过来教师越是相信幼儿,他们就会越放松,越容易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观察幼儿,就会发现自主活动中的孩子们是很“真实”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问题。班级常规跟我们老师也是有密切关系的,孩子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在孩子面前要树立一个好榜样,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再次,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和反复中自觉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静止的常规和强压的常规是违反幼儿本性的,也是阻碍幼儿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也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尽量让幼儿在活动中自愿的、愉快的形成良好的常规。比如在训练幼儿小声讲话时可以玩“小花猫说话”和“传真”的游戏。在采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所教的常规习惯必须要反复的进行,经常渗透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一个时间段,让他们意识到这个现象。用反复重来的方法让幼儿按要求去做,第一次不行从来,第二次不行再重来;如此反复的练习,直到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止。时间一长,班级的孩子们就都适应并遵守这一规则。

常规训练中老师的榜样和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是幼儿的领导者,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常规环境,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然,常规训练中所用的更好方法还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