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幼儿的秩序仍是义不容辞的。培养幼儿的秩序有利于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利于老师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时间的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幼儿形成秩序。幼儿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实现对时间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幼儿的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应该是稳定的,让幼儿形成习惯,让他们有所适丛。幼儿吃完早饭了,不带幼儿去做早操,幼儿就会对老师说:“老师,为什么不做操?”如果没有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他们就会说:“老师,我们出去玩玩吧。”稳定的一日生活时间的安排,幼儿已经形成习惯,幼儿有了一定活动的次序,就形成秩序感。

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避免时间的浪费,促进良好的秩序。幼儿园有时会有这样的现象:喝水排队、上厕所排队等。,长时间的等待会引起孩子的混乱。老师不得不会强制孩子们,又加长了等待的时间。有的会受到老师训斥,老师和幼儿都会有不愉快的感觉和体验。这样违背了孩子的年龄特点,会增加秩序的混乱。因此,我让孩子分组喝水、入厕,有利于促进良好的秩序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避免拥挤现象,保证了安全。没有轮到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看书、玩积木等。做他们喜欢的事情,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的良好秩序。

给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多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保持良好的秩序。我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幼儿的身心得到释放,更有利于老师的管理,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秩序。幼儿和老师在大自然中受到了大自然的熏陶,身心得到放松,有利于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的交往。在大自然中,幼儿的观察和想象等顿时活跃起来,表现出了了他们对动植物的热爱。符合了幼儿爱动的特点,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观察蚂蚁等动物,观察花草树等植物,玩土、石、沙、树叶等。在活动室内设置区域角,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材料,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在区域角内,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有利于老师的管理和幼儿良好秩序的促进。幼儿在区域角内,很有兴趣、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班内的秩序井然有序,活而不乱,符合了幼儿的发展规律,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游戏为主,老师的参与和语言的游戏化,促进幼儿良好的秩序。老师多和幼儿一起游戏,参与到游戏中来,同时老师的语言要具有游戏性。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老师的语言游戏化诱导很重要,“你是大老虎,啊呜一口吃。”幼儿就会有兴致吃饭了。“像小猫一样静悄悄地走。”幼儿就会鸦雀无声,秩序安静下来。我和幼儿一起玩《老狼老狼几点了》、《木头人》等游戏时,锻炼幼儿走的时候,幼儿就有兴趣了。

如果老师和他们一起活动,孩子又高兴,兴趣又持久。如果老师让幼儿自己做游戏,时间的持久性就低了。因此,老师的参与和引导游戏,多带领幼儿游戏,以游戏为主,有利于幼儿良好秩序的形成。

老师的对工作认真和对幼儿的要求,一贯的坚持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老师们有事交谈,幼儿也会谈论起来。活动的秩序就会受到干扰,不利于幼儿良好秩序的形成。老师认真地工作,有利于维持和形成良好的秩序。对幼儿的要求是天天说,次次说。这样的话,幼儿的秩序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还非一日之功,对幼儿的要求,要一贯坚持。同时,配班老师的一致性,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幼儿的事情灵活处理,有利于秩序。有的幼儿没有跟随老师活动,千万不要大声警告等,否则会转移其他幼儿的注意力或效仿。老师可用眼神警告或悄悄地走过去制止,不让其他幼儿发现,灵活处理,有利于良好的秩序。

刚柔相济,严中有爱,努力做幼儿喜欢的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内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幼儿爱动的特点,多给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等等,都是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秩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促进幼儿秩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