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公开课,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丝丝入扣,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和总结语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教师对上课的“台词”早已做到烂熟于胸。课堂上教师时而提问,时而讲解;学生时而回答,时而倾听。讲到生动处教师是慷慨激昂,学生也群情振奋。课堂上教师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钻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中,来个“请君入瓮”,最后师生“不谋而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说到底仍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仍是被动的学习,只不过这“唱”得更加巧妙,“被动”得更加时髦。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是虚假的繁荣。

【案例展示】

聚焦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学三镜头

镜头之一:

师:更赢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的本事是什么?

生:更赢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师:这是因为──

生:这只大雁受过箭伤。

师:对极了。更赢是根据什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的?

生:更赢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而判断的。

师:这说明更赢观察──

生:仔细。

镜头之二:

师:如果魏王不用箭,只拉一下弓,能不能把那只大雁射下来?

生:不能,魏王不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生:魏王也许能射下来。

生:能,那只大雁受过箭伤。

生:魏王要是能射下来,他为什么不射?

生:魏王都不信更赢有这样的本事,他自己肯定不能。

生:……

镜头之三:

师:如果魏王不用箭,只拉一下弓,能不能把那只大雁射下来?

生:不能。魏王不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不是射箭能手,就不能吗?

生:能,因为那只大雁受过箭伤。

师:受过箭伤的大雁,魏王不用箭,只拉一下弓,也能射下来。谁能联系课文解释下?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