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按照“建首善、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首都地位相符合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首都广大未成年人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

二、突出重点,不断改进,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四)抓统筹规划,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百年树人,教育为先。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制订实施《北京市中小学2004-2008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针对学前教育、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特点,落实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项任务。要紧紧抓住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有利契机,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新一代首都青少年。

(五)抓课程建设,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要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推广教学改革成果,逐步建立德育学科的评价体系和监测制度。要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平台,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抓校内外结合,广泛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要采取课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利用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德育实践活动。从2004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全市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文明素质为重点内容,以文明礼仪教育实践、遵纪守法、迎奥运志愿服务等为专题,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的良好形象。全市各学校要利用综合实践课时和机动课时,组织学生每学年至少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备心理健康教师,研究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要积极开展学生健康心理实践教育活动,开发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课程模式和游戏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广泛开展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自救教育、健康卫生教育和禁烟禁毒教育,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重视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矫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工读教育和工读学校的建设,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教,切实抓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