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卓立的乌尤山,西面临江,百丈崖壁又陡又险,象刀削过一样。崖上布满了绿茵茵的苔鲜,远远望去,闪着莹莹的光,好似披上一条蓬松柔软的绿绒毯。

有一年,嘉州新来了一个太守。他贪财如命,但又爱面子,平素假装斯文,卖弄风雅。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风流钱串子。一天晚上,山高月小,风和景明,风流钱串子心血来潮,也学范仲淹“登斯楼也”跑到会江门外古壁津楼去吟“先天下之优而优”。忽然,他发现乌尤山的石壁上绿光闪闪,直射斗牛。钱串子暗想,一定是崖上有宝,才会放出那种莹光。他天下忧尽,喜上心头,暗庆自己要发大财了。于是,召来随从,驾船来到乌尤山下,派人架绳梯上崖,刮去壁上青苔,寻找宝物。

几十个衙役忙了整整一夜,将崖上刮了又刮,直到天亮,才发现青苔下面是斗大的“中流低柱”四个字,也不知是何人写的。钱串子没找着宝物,十分扫兴,但又顾面子,装出十分得意的样子说:“我就猜到这石壁上有墨宝啊!”

原来,崖上的绿光是那层苔衣放射出来的。那苔衣不是别的,是大佛身披的袈裟,而乌尤山临江的绝壁就是衣架子。

大佛的架装就这样被钱串子毁了。夏天还好,冬天就难过了,江风凛冽,呼呼呼地对着吹,那里受得住,本想向钱串子讨还,又怕他刮地皮,加倍勒索百姓,于是决定到富饶的江浙一带去化缘。

大佛变成一个胖大和尚,自号太伏,带了钵孟、法器,沿途化斋到浙东。偏巧江浙一带正闹灾荒,那真是赤地千里,草木枯焦,炊烟断绝,饿殍遍野,满目凄凉景象。他连斋饭也没化到一口,只好北上洛阳。

进了城,太伏打听到西街有个叫顾思的大富户,家有陈谷数十仓,杂粮上万屯,于是敲动木鱼来到顾大户门前,高声念着“阿弥陀佛”。

顾思正在凉床上睡午觉,被门外念佛声惊醒,十分不快。他走出门来,对太伏挥手道:“莽和尚,我已发誓不斋僧了,快走吧。”太伏道:“施主陈仓万斤,缎匹成山,贫僧从蜀中远道而来,连一钵饭、一件钠子的善缘也不肯结么?”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