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散文《大连的海》已在《语文报》初中版发表,并配发了著名女作家钟墨的点评。现在点评文字转载如下,以此自勉。

钟墨点评:

我觉得嵇暄涵同学这篇作文的开头真是厉害,仅仅十个字就能将读者立刻引到自己想要表现的情境中——“现在,我凝望着大连的海。”这十个字中,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也揭示出描写的对象——“海”。这不禁让我想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雪国》那著名的开头:“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虽然不知道嵇暄涵同学是否读过,但这两个开头是有相同之处的!那就是用最简练的笔触使读者尽快进入到文章中。这可是需要一些功力的。

嵇暄涵同学分三个层次写她眼中“大连的海”。第一个层次用有动力感的“海风”带出“脚下的海”,写对它的观感,如像“玛瑙”和“树脂”,然后写清澈的海水下面的世界,有静态的“岩石”,也有动态的“鱼”。

第二个层次是远方的海。嵇暄涵同学直接写明它的特点后,依然写到了海风,表面上写“风停了”,但实际上那“不知名的力量”也是海风,不过是稍大些的风,微风仍在吹拂着。这是需要体味才能知晓的。

第三个层次是海的“颜色”,依目光所至的顺序,为“淡淡的绿意”的海,“暖暖的蓝色”的海,“明显的蓝色”的海上面还有“一层淡淡的灰色”,“宝蓝色”的海,最后是具有“童话一般的蓝色意境”的海。这可需要作者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的本事。

整篇文章的语言清幽淡雅,精致简练,叙述过程从容不迫,有理有节,表明作者有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要说有什么美中不足,我认为作者的观察能力欠点火候。写的是“大连的海”,地点这么明确的景物,读者在文章中能看出来与其他地方的海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我们没有。这的确有点遗憾。

作者:嵇暄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