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让儿子和侄女参加高三语文考试的结果是,统一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1996年,这位山东高密一中的校长启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6节,改成2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4节由学生进入阅览室自主阅读。为此,高密一中专门建了一栋能同时容纳1600人的“自修楼”。这场改革带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潍坊市遥遥领先,而且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李希贵说,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

二、他们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不喜欢大人们给他的书

但如何阅读常常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李希贵向老师和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他反对从成人的视角出发为孩子们选择读物,主张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图书。他借用卢梭的话说:“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他举例说,把朱自清的名篇《匆匆》、《春》这些成人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就是没有从儿童角度出发的表现。他对小学生的一次调查表明,他们并不喜欢《匆匆》和《春》之类的名篇。

“小学生需要的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和童话。”他说,“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9年制课标修订之前,我们课标推荐的那些书,哪一本是学生喜欢的呢?几乎没有。为什么?因为是我们成人的视角。”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但李希贵说,他至今还没有发现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不喜欢大人们给他的书”。

三、不要让孩子阅读带上任何附加条件

他还建议大人们降低对孩子阅读起始的期望,不要让阅读带上任何附加条件。几年前,太原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向李希贵校长讲述了一件令他感到不安的事情:他的外甥女,只要出去旅游,妈妈就会让她写游记,后来,孩子再也不喜欢旅游了。 “很多家长,孩子一阅读就让他写读后感,使得孩子们也不喜欢阅读了。”李希贵说,这些家长太着急了,孩子们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你不叫他写,他也忍不住”。

那么,一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12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四、阅读对一个人的人生到底有多么重要

李希贵校长引用了两段话予以说明。有人问一名哲学家:“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打算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

有人请教美国一位著名的成功学家:“如果我的事业失败了,我该怎么办?”他说:“你阅读吧。”“如果我失业了,怎么办?他说:“你要提升自己,你阅读吧。”“如果我失恋了,该怎么办?”他还是说:“你阅读吧。”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