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了,在大街上为买某件玩具而大哭大闹,忍无可忍的家长终于甩了一巴掌下去;学生在课堂上捣乱,屡教不改,老师一怒之下把学生赶出教室罚站;与朋友喝酒深夜不归的丈夫,被妻子拒绝同床共枕……惩罚与被惩罚,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行为心理学认为,惩罚是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人的行为因为惩罚后果的存在导致将来再出现的可能性会减少。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应用到的惩罚,还有更多一重含义,就是:不仅希望某种行为停止,更包括了某种心理补偿或报复的因素,它们被看成是做错事的人应得的,以此来让受到伤害的心得到平复。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有一位家长,邀请我给他十二岁的孩子做心理检查。这个孩子的问题在于,近一年来,性格变得越来越沉默,且行为怪异,不是时常偷偷哭泣,就是突然大发脾气,问他却又说不出什么原因。而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则让家长感到情况变得非常不妙。起先是家里养的金鱼,莫名其妙地一条条死掉了,鱼身伤痕累累,显然不是正常死亡。经过追问,孩子承认是他在家无聊时捏着玩,不小心就捏死了。家长训斥了一顿也就算了。不久以后的一天,家长提前下班回家,竟然发现孩子在院子里掩埋一只小猫的尸体。可以看得出来,小猫死前受了很严重的虐待。家长大吃一惊,孩子却辩解说因为小猫的叫声吵了他做功课。事后,家长越想越不对,想孩子本来很乖巧,家里一直教育他要爱护动物,竟然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是不是心理方面出了问题?

我初步判断,这个孩子性格的突然转变,应该跟他生活中某些变故有关。询问了家长,家庭中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那么,问题看来出在孩子的另一个主要生活场所:学校了

经过对孩子的接触,我慢慢了解到,大约一年多以前,孩子所在的班级,调来了一位新的年轻男老师。这位老师的教学能力不错,但喜欢对学生冷嘲热讽,甚至进行体罚。他们班上的同学,都很害怕这位老师。而坐在我面前的孩子,本来就是比较内向的类型,有什么心事,不太会说出来,在外面也不擅长跟老师、同学交往。因此,每当他因为一些事情被老师揪出来训斥时,总是不能像另外一些孩子那样,主动地承认错误,沉默的表情更让老师愤怒,有几次,都被怒火中烧的老师打了巴掌,最严重的一次,是被踢到了门外。回来以后,孩子不敢跟家长说,怕被家长说他在学校淘气,于是,只能自己隐忍,然而,心中的怨恨是按压不住的,终于在比他更弱小的生命身上发泄了出来。

了解到情况,这位家长非常愤怒,立刻要去学校反映,让不称职的老师下岗。我劝阻了他。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可能解气,但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我决定,先去和那位老师聊一聊

暴躁的老师,综合现有状况,我的第一假设是:这位年轻教师可能曾经受过老师的处罚、家长体罚或同学的虐待。惩罚是一种具有连锁反应,甚至可以遗传的行为模式,当一个人习惯用各种惩罚来对待生活中被他认为触犯了自己的人,以惩罚别人来行使自己的权力,这经常是由他生命经历中的上一环节衍生的。

经过反复引导,这位年轻教师终于敞开了心扉。对于自己惩罚学生的行为,他也经常感到后悔,但事到临头,却总控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我们的回忆先从“他的老师们”开始。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每一位老师的年龄、性别、个性、学识、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在他的记忆里,关于各位老师的感觉。而让他一提起来就觉得痛苦、愤怒的,却是他的高中班主任。

那时候,他是个活泼,有些调皮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从初中到高中,都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直到高二的时候,换了新的班主任。新班主任是位比较古板的中年女士,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尤其看不惯像他这样活泼好动、爱和老师嬉皮笑脸的学生。他喜欢在课堂上抢答问题,以前总能得到老师们宽容的笑脸,碰到这位新班主任,屡次换来的都是白眼,还厉声训斥他不懂规矩。这也让他心里很有些失落,于是,在一次授课过程中,他有意地挑出了老师念的错字,大声地提出质疑,让班主任的脸青了又白。从此他就得罪了班主任。学习委员被撤掉,人被安排到教室最后一排座位,班上的许多同学也开始孤立他。最过分的,他本来有去参加“奥数”竞赛的机会,校长定的名单,也被班主任以某种理由给否定掉了。每期末的评语上,都写着“道德品质不良”,连毕业评语,都是这类尖刻的评价,差点让他没有被大学录取。

他说,那时候,我真的很想拿把刀去砍她,去问问她,既然为人师表,怎么能够这样对待一个懵懂的少年?就算我有错误,怎么能用如此阴毒的手段,像对待仇敌一样陷害我?如果不是同学的劝阻,也许我真的会冲动地去了。那么,现在的我也许就已经不能坐在这里了。

青春期是人格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这时发生的每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对以后的人生形成重大影响。遭到老师报复性惩罚的学生,在愤怒中,也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心理暗示:狠狠地惩罚触犯自己的人,是非常有效果的,我以前经受过痛苦,今后,我也可以以牙还牙地去教训别人。

我问这位年轻老师:在你的印象中,那位班主任和同事相处如何,家庭生活又怎么样?他想了想回答:她似乎不太和人来往,总是上完班就回家,不像别的班主任,还会留在学校里处理一些班级问题。至于家庭,听说她很早就离婚了,原因是她丈夫经常打她,据说饭菜做得不合口都能换来一顿暴打。她也没有小孩,一直独身。

我的心里浮出一个渐渐清晰的事态轮廓,班主任也是个在生活中经受过不幸的女人,家庭暴力带来的伤害,和那个比现在要封闭的时代环境,都让她长期生活在一种心情压抑却无处可诉的状态中。那些曾降临她身上的暴力,激起的愤怒,并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总在下意识寻找一个发泄口。对于这种情况的女性,最现成的发泄点,常常是她们的子女,但她并未生儿育女,于是,在她权威所及范围之内的学生,便成了替代品。这就是现在年轻老师会责骂、体罚自己学生的真正源头。而再往上追溯,那位造成班主任不幸生活的暴力型丈夫,或许也有着他曾经的心理创伤。

我告诉年轻老师,你是惩罚行为的受害者,是当年你班主任在自身家暴阴影无法解脱下的转嫁。如果你因为这样就也去责骂体罚学生,你就成了怪圈中的一环,把惩罚行为传递下去,你的学生,将来心中也会藏着和你一样的伤痛。那也是你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从现在起,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你要给自己一个平和安详的心,利人,首先更是为你自己。

年轻的老师向我做出了保证,第一步就是向那个虐猫的孩子道歉,和孩子、孩子的家长一起,抚平曾经的心灵伤害。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真正的成功者不会实施惩罚。惩罚会引起一连串的报复,对每个人来说都会带来糟糕的结果。获得最高收益的那些人是不会使用有代价的惩罚的。只有生活的失败者,才会向惩罚他人中去寻找力量,寻找自我意志力的体现。

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不那么幸运地,遇上了来自他人不合情理的惩罚,要控制住自己的怒火,平静下来,理智地解决问题,不要将惩罚的循环继续下去,不要传递痛苦,拒绝把自己也变成人生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