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是一个讲效率的年代。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课改以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走了省内外不少的课改实验区,听了不少课,也参加了很多活动,但一些现象却令人深思。

一.是公开课、观摩课、大赛课上,教师们都“清一色”地选上第二课时,几乎没有上第一课时的。教师们不选第一课时,甚至害怕上第一课时,其直接原因就是第一课时没什么东西可上,出不了“彩”,吸引不了评委、观摩老师的眼球。

二.是现在一些大赛课,组织者硬性规定参赛教师上所教课文的前四十分钟。这样一来,许多课谁也不明白他们上的到底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从导入、揭题、解题、初读课文的架构上看,是第一课时错不了,但从随后的深入分析、讲解以及结课的形式上来看,又似乎什么都搞定了,也不用上第二课时了。这样的课,其实是一种“变态的课”,是一种“怪胎”。

三.是常态下的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不少教师就是随随便便地上上,其方法、教学流程也是多年不变的老一套,让学生认认字,写写字,读读书,甚至还有一些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上得很茫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效率的低下,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益,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那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究竟该如何上?怎样才能上得扎实、有效?我以为教师应当关注这样一些问题:

一、要有强烈的课时意识。

我们的教学是由每一节课构成的,每一节课是我们教学任务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每一课时都是有具体而明确的任务的,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作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个人以为,第一课时是基础,是铺垫。只有第一课时上扎实了,上到位了,才能更好地进行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的深入学习。现在学生的字为什么写不好,写不美观;学生的朗读为什么不流畅,没有感情,我看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指导不力,指导没有到位。通常情况下,教师讲得多,学生在课堂上练得少,因而教师也发现不了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当面指导、矫正了。如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特别是一年级,其主要任务就是认字、写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能有感情朗读就更好了。而我们的教师就是不这么做,总喜欢不停地分析、讲解,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渐渐地没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上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写字的,这些时间却被教师没完没了的讲给挤占了。教师没时间在课堂上一个字、一笔一画地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而是让学生课后、回家去写,学生在缺乏有力的指导、监督、矫正的情况下去写字,大都是应付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的字怎么可能写正确、写美观,以致到了中学、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还是不正确。因此,我们应当有强烈的课时意识,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课时。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