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四:滥服消炎药

有些医生和患者总是认为,抗菌消炎治疗感冒作用快,因此许多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在小儿感冒治疗上被广泛使用。

专家正解:诸多发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素对病毒无能为力;就算少数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感冒,也需要在细菌药敏结果指导下,才能使用抗生素。事实上,由于滥服消炎药,反而引致患儿体内正常的菌群失调,隐患众多;更严重的,病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以后真正要使用抗生素时,反而失去疗效。

误区五:吃“营养片”防感冒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因为抵抗力差才感冒,因此希望借助药物提高抵抗力,防止感冒,因此经常让孩子吃一大堆的所谓“营养片”。

专家正解:市面上增强抵抗力的药物很多,但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有效。很多孩子容易感冒,并不是孩子的免疫力差,而与生活习惯不好有很大关系,比如晚睡晚起、睡眠不足、洋快餐吃太多、只喝可乐不喝水、只喝牛奶不吃饭、只吃肉不吃青菜等。在孩子免疫力可能根本就没有太大问题的情况下,改善不良习惯,比吃“营养药”更管用也更靠谱。

误区六:坚持上学

现在父母生活、工作都比较忙,孩子刚刚不发烧,就当孩子感冒病好,于是送去托儿所、幼儿园。

专家正解:孩子病情刚有缓解就坚持入托的做法很不好,因为感冒后身体虚弱,需要好好地休息,孩子刚刚不发烧,有可能是用了退烧药的作用,疾病没有好彻底,送去托儿所后,得不到休息,容易使疾病好得慢。

专家建议:

发热低于38.5℃ 一般不处理

专家介绍,引起感冒的原因很多,并非受凉才引起,比如各种病毒和细菌、过敏体质、先天性免疫缺陷或后天性免疫功能低下、过度疲劳、居室拥挤、大气污染、呼吸道黏膜的局部防御能力降低等都可能引发感冒。

此外,营养不良性疾病,如Vit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VitA、锌或铁缺乏症等都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但临床所见,小儿感冒90%是由病毒引发的。

专家认为,感冒多为自愈性疾病,对症治疗后3~7天,如果没有并发症,多可自愈。而对于感冒的各类不适,则是对症治疗最稳妥。

发热:体温在38.5℃以内,一般不处理。高热或有惊厥史者应积极降温,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推拿按摩、洗温水浴等,药物降温如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不要使用激素退热。

鼻塞:轻者不必处理,影响吃奶时,可用稀释后0.5%的麻黄碱1~2滴滴鼻,但不要长时间使用。

止咳化痰:可选用复合甘草合剂、肺力咳等市面上治疗风热咳嗽的止咳糖浆。咽痛可含服银黄含片、含碘喉片等。

止惊:如有抽搐的孩子,可使用鲁米那、安定等药物,并立即去医院急诊。

专家特别提醒,感冒诊断比较容易,但需要排除以下疾病: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早期、消化道疾病、过敏性鼻炎、急性传染病等。这些疾病的前驱表现与感冒表现一样,需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变化加以鉴别。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