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族源起

奚族,属阿尔泰语系原始蒙古语族,隋朝以前称库莫奚,《魏书》首立其传。

早在东汉时,部分南匈奴人迁到以紫蒙川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今辽宁朝阳西北,老哈河上游),与鲜卑人杂居,遂被融合。史称这部人为鲜卑宇文部。公元345年,该部为慕容部所灭,余部窜入松漠间(今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一带),其后逐渐向东发展,其中一部分始以库莫奚见称。

北朝时,库莫奚多次越过长城,南下到靠近今河北省中部的地区。其自然条件和接受中原影响等方面,较东北许多民族优越、直接,因此经济发展较快。北魏登国三年(388),道武帝从弱洛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南的四部掠夺了牲畜10余万头。北齐天保三年(552),文宣帝讨西徙于代郡(今山西大同北)的部分奚人,获杂畜 10余万头。这两次牲畜数字表明,奚人的剩余产品是相当可观的。登国三年战争后,奚人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人口随之增长,明确记载为五个部:辱纥主、莫贺弗、契个、木昆和室得,每部首领称俟斤。为调节内部纠纷、组织战争和抵御灾害等,形成以阿会氏为首的部落联盟,无疑这是原始社会末期的象征。

唐代前期,除畜牧业外,奚人还掌握了种植、加工和储藏粮食(穄)的技术,制造车辆、武器等手工业也占有一定地位。大量的剩余产品为各级酋长占有,大小酋长成为奴隶主贵族,对广大部曲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唐末光启年间(885 —887),契丹对奚人的一次战争就俘虏部曲7000户,可见奚族中处在奴隶地位的部曲是相当多的。唐代前期,部落联盟长就正式以奚王相称,而且又得到 “都督”等唐朝的封号。奚王王位早已世选——世袭化。饶乐府(今内蒙古赤峰)及其所属各州机构,实际上也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辽代,奚族社会发展深受辽朝影响,为朝廷控制的奚人部曲、俘虏,与奴隶相同。奚王府所辖奚人,辽前期仍维持奴隶制度。是时,奚族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农业、手工业比重逐渐上升。汉人、渤海人相继迁入奚人地区,奚贵族将大量土地租佃给汉族农民。那些输租于地主,又纳课于官的奚人“二税户”,慢慢成为国家编民,于是封建因素逐渐增加,并占有重要地位,但奴隶制度并没有全部退出奚族社会舞台。金代,随着奚族的分散和汉化加深,封建制便更加巩固。

奚族历史始终与中原皇朝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北魏“开辽海、置戍和龙(今辽宁朝阳)”,奚族归服,并入塞贸易。同时还不断南下与安州(今河北隆化)、营州(今辽宁朝阳)民杂居,“并无疑贰”。6 世纪中叶,突厥汗国征服奚族。突厥降隋,奚族与隋朝的往来频繁,隋朝通过营州总管府经略奚族。唐贞观四年(630),东突厥汗国瓦解。同年八月,大部分奚人内附。二十二年(648),全部奚人内附。唐朝在奚族地区置饶乐都督府,阿会部置弱水州,处和部置祁黎州,奥失部置洛瑰州,度稽部置太鲁州,元俟折部置渴野州。各部酋长为该州刺史,大酋长可度者持节五州诸军事、饶乐都督。鉴于民族和地区的特点,均属于羁縻性质的州府。治于柳城(今朝阳)的营州都督府,系代表朝廷直接管辖饶乐等地区的最高权力机构。

武则天时,两蕃(奚和契丹)亲突厥势力抬头。万岁通天元年(696),奚族随契丹反唐,唐争取奚、契丹失败。后东突厥可汗默啜(691—716)趁机控制了饶乐地区,营州都督府南撤至渔阳(今天津蓟县)。开元四年(716),奚清降,饶乐府恢复。唐封其首领李大酺为都督,饶乐郡王。翌年,以固安公主嫁大酺。其后,还有两位公主嫁奚王。七年(719),赐奚绢3万匹;二十二年(734),再次赐绢20万匹。应大酺等人之请,营州都督府重治柳城。都督宋庆礼开垦屯田80余所,几年内便“收岁储”,免除从千里之外挽运粮食的旧例。宋庆礼又“集商胡,立邸市”。开元四年,奚族土特产品进入当时最大国际市场唐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市。饶乐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政治稳定,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都督李鲁苏任内。

天宝元年(742),平卢节度使直接管辖饶乐地区。安禄山假造奚人“谋反”,多次进行镇压。再以此“战功”取得平卢(今辽宁朝阳)等三大节镇的重权。然后又利用民族矛盾,将数万奚人丁壮编入军中,并成为其主力。安史之乱不仅荼毒北部中国,而且奚人也遭到了巨大伤亡,此后奚族即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后,奚族成为回鹘汗国的属部,但与唐朝仍保持附属关系。唐以范阳节度使为“押契丹、奚两蕃使”。奚王及其各级酋长不断接受唐朝的封官、赐爵、赐姓和赏赉。鉴于奚使往来频仍,于元和十一年(816)规定,奚使团行至幽州(今北京)时,“选其酋渠三、五十人赴阙”。开成五年(840),回鹘汗国灭亡,奚族从中解脱出来。

辽时的奚族

唐光启年间(885—887),契丹打败奚王吐勒斯,奚人元气再次挫伤。9至10世纪之交,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对奚族交替使用战争和诱降手段。后梁开平五年(911),契丹终于征服奚族,奚族五部先后纳入契丹统治。

阿保机建国前后,战火连年不熄,相当一部分奚人丁壮编入辽军,从事征战和守边,所以伤亡很大。如辽天显三至四年(928 —929),在契丹与后唐的战斗中,奚军万余骑全部战殁。当时契丹初起,尚缺乏管理统治其他民族的经验,竟出现虐待贵族首领的事件。酋长去诸带领部分奚人逃奔妫州(今河北怀来)北山,依附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刘守光父子,陆续来到这里的有数千帐,史称他们为西部奚,去诸为西部奚王。这支奚人处于契丹与后唐间,并与后唐关系日益密切,不断朝贡往来,后唐庄宗赐第二任西部奚王扫剌国姓李氏,名绍威。但严重影响契丹与奚关系的还是“逐不鲁事件”。逐不鲁系契丹舍利,绍威以其姐为妻。逐不鲁得罪契丹帝,亡奔奚,绍威纳庇。契丹以此为借口,对西部奚发动战争,双方终至决裂。同时西部奚进一步向后唐靠拢,成为其臣属。后唐清泰三年(939),石敬瑭联合契丹灭后唐,辽得到包括西部奚驻地在内的燕(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16州。西部奚民最终还是归属辽朝,并被强迫迁回本土。

契丹与奚,习俗语言相同,地区毗邻,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因此阿保机早就选定奚族作为自己最好的联盟者。为建立并巩固这种联盟,辽将奚族分成两大部分,采取不同的统治形式。

一、辽朝直接控制的七部奚族。

唐天复三年(903),契丹阿保机将所俘奚族7000户编为迭剌迭达部,亦称奚迭剌部。辽神册六年(921),辽太祖阿保机又将另一部分所俘奚族编成乙室奥隗部和楮特奥隗部。这三个部均列入太祖二十部之中。撒里葛、窈爪和耨盌爪,原为奚族三个营,系著帐子弟,籍于宫分。圣宗将他们各置为部,又置讹仆括部,这四个部都列入圣宗三十四个部之中。上述七个部皆隶南府,直属辽朝廷。因其摆脱了奴隶地位,故与辽朝的对立情绪也就越来越少。他们接受契丹影响较多,各有不同程度的契丹化。

二、奚王府管辖的各部。

辽太祖阿保机毅然保留奚族最高的军政领导机构奚王府。该府除奚王外,至太宗时还加设二宰相、二常衮。二宰相匡辅奚王;诰命大常衮,在奚王左右;副常衮,总知五房族事。奚王均由奚人担任。奚王府管辖遥里、伯德、奥里、楚里和梅只(知)五个部,与唐代的奚五部具有直接对应关系。每部长官为节度使。奚王府与契丹北大王院、南大王院、乙室王府合称四大王府。后三个大王府下的民众,在契丹本族中的地位很高。奚王府能够与三大王府并列,可谓荣宠。奚贵族和朔奴、萧莆奴、萧阳阿、萧韩家奴等入仕辽朝,在朝廷和地方任高官,享厚禄。奚“五王族,世与辽(契丹)人为昏(婚)”,又多了一层血缘宗亲关系。统和十五年(997),辽圣宗免除奚王府所属各部税贡。通过这些措施,使得奚贵族与契丹贵族的关系更加密切。

以契丹族为主体的辽朝,对奚族毕竟存有戒心,担心奚王府壮大而无法驾驭,更害怕他们反戈相向,故不断地采取控制和防范的措施。如辽太祖于天赞二年(923),镇压胡损领导的奚人起义后,便改组奚王府,任命忠于朝廷的奚人贵族勃鲁恩为奚王。其后,奚王一直由朝廷任命。同时清理各部,裁撤奚王府“给役户”,查出大量“隐丁”,再加上起义失败后的“流散”者,由这三部分人组成“堕瑰部”,于是奚王府统属的五个部变为六个部。奚王对六部的实际权力仅维持到辽中期,圣宗将奚王府对六部的“单线”领导改成由奚王府和朝廷的“双线”领导。统和十二年(994),圣宗对奚六部进行大规模调整,将梅只、堕瑰二部合并到奥里部之中。分奚王府二剋为南剋部和北剋部,从而削减该府常备军。奚王府所属六部军队,由契丹贵族任监军。奚六部秃里太尉,系巡回地方、监理词讼的官员,铁剌之后也一直由契丹人担任。这些措施削弱了奚王府的力量,使其地位和权力不能超出固有的限度。

辽对奚族的基本政策即契丹与奚族结成的政治联盟,从不同的角度发挥作用,既保证奚贵族的特殊地位,使奚变成第二等级的统治民族;又使得奚族能够就范,更好地为契丹所用。不仅化干戈为玉帛,而且在辽朝的创业、守成和拓疆等过程中,奚族都充当了忠实可靠的助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契丹族许多先天性的不足。

金时的奚族

辽金嬗递之际,奚王回离保率部分奚众以迁州(今河北秦皇岛市北)箭笴山为根据地,金天辅七年正月初三(1123年1月31日),建立奚族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政权,即大奚国,回离保被拥戴为皇帝,建元天复。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他们举起“抗金”的旗帜。同年五月中、下旬间,回离保为部下所杀,政权瓦解,余党金臣阿古者坚持抗金,后也战败被俘,奚人先后归附金朝。

金朝对奚族采取笼络上层、分散诸部的政策,具有代表性的奚族上层人物纷纷进入金朝统治集团。如伯德特离补,天德间(1149 —1152)任大理卿、同知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萧恭,天辅间(1117—1122)先后为兴中(今朝阳)尹、兵部尚书。海陵王(完颜亮)时(1149—1161),萧怀忠官至西京(今山西大同)留守、西北部招讨使。萧肄,有宠于海陵,入相。萧裕,系海陵王心腹,官至中书令。奚人各部多次被拆迁,一部分西徙于数千里之外的云内州(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一部分北上临潢(今巴林左旗东南)、咸平(今辽宁彰武西)和泰州(今吉林洮南东北),还有一部分南下中原。留在原地的奚人不多,也就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抗金力量。奚人被编置在猛安、谋克中,担负着沉重的兵役。12世纪60年代初,奚人参加了契丹耶律窝斡等人领导的反金大起义。被拆散的奚人,逐渐地与当地民族融合。元代,随着民族融合的迅速发展,也就很难辨认谁是纯粹的奚人。大部分奚人被融合在汉、契丹人之中,女真和蒙古人中也有奚人血统。被契丹、女真人融合的奚人,后来也多半融合在汉人之中。

奚族虽然消失,但是其后人仍以其他民族的身份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这个民族的历史作用应当肯定。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在较长的时间里,奚族保持着畜牧业、农业、狩猎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也就突破了单纯游牧民族的文化框框。奚人的马,善于在山岭林莽间奔驰,奚人熟练地掌握了培育、驯养这种良马的技术。辽代,相当一部分奚人由逐水草而居发展到造屋定居,在奚王避暑庄中还建有亭台。奚车早就享有盛名,其特点是不能任重而利于山行。辽代,奚人造车成为专门手工行业,不仅自用而且供应契丹,连造车技术也传给了契丹,甚至辽朝皇帝也经常乘坐奚车。宋代,奚琴已演变为马尾琴,使用马尾弓,成为擦弦乐器。这种乐器,声音悦耳,音色明亮,广泛流传于民间。它是现在二胡、四胡和京胡的前身。由此判定,奚人喜爱歌舞。奚人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还出现一些知识分子和政治家,辽、金朝尤多。这些成就进一步丰富了祖国大家庭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