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犯罪率为什么会大大高于双亲家庭的孩子?那么,又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心理实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和哺乳动物细年时都有恋母情结。有人做了实验:将幼猴与母猴隔离后,幼猴竟会依恋一个套有毛皮的支架,将它作为自己的“代理母亲”。由于这是一种在单亲孩子身上常见的心理效应,即父母离异,缺失了双亲挚爱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孤僻、怪异等消极的负面行为表现的效应,所以将其称作“单亲效应”。

心理启示 心理专家指出,人在幼年时,双亲之爱,特别是母爱是不可或缺的,也有人提出儿童12岁以后,除了母亲的呵护,更不可缺乏的是父爱的指导作用,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幼得不到父爱或母爱的温馨,于是心理上自卑,行为上孤僻、怪异,对他人与社会抱有怀疑乃至敌对态度,不能与其他孩子快乐、自在地交往,对学习无兴趣,容易走上极端,易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少年为伍,日益沉沦。

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犯罪率大大高于双亲家庭的孩子。 鉴于此,身为已经离展示的父母或处在离与不离边缘的夫妻,一定要为孩子着想,要有一个抚养与教育孩子的共同的约定,更不要孩子面前表现出极度的仇视或争斗。如果孩子尚小,可以不直接告诉他(她)你们离异的事情,这些对防止“单亲效应”都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