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是1854年由德国医生Hoffman首先提出的。100多年来,国际上对有类似症状表现的病症曾提出“轻微脑功能障碍”、“轻微脑损伤”、和“注意障碍性疾病”等多种病名,但儿童多动症仍是目前最为流行和通俗的叫法。据文献报道,儿童患病率高达1.5%-10%,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9:1。本病虽在儿童期颇为常见,但国内情况来看,近年来已有被诊断过滥的趋势。不少家长与老师对平素喜爱活动、较为顽皮或不大遵守纪律的孩子动辄冠以“多动症”的帽子。这不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对儿童精神情绪和行为的健康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因此,正确区别正常儿童的好动与儿童多动症非常必要。

儿童的正常好动与造成儿童行为障碍的多动症之间,虽然没有十分明确的分界线,但临床上还是能够区别的。

(1)好动的孩子,虽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目不斜视,甚至废寝忘食。而多动症的孩子,做任何事情均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2)正常儿童有时虽也表现散漫、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老师批评以及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能有控制自己的能力。而多动症的孩子往往身不由已,缺乏克制自己的能力。

(3)好动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强,做反复和轮换动作时,多表现灵活自如。而多动症病儿则动作显得不协调和笨拙。

(4)中枢神经药物能使正常好动儿童引起兴奋,情绪高亢、话语增多。而多动症病儿服用兴奋剂后反而表现为安静、少动、注意力相对能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