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课程最近在幼教界非常受关注。多数老师是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接触到“生成课程”这个概念的。实际上,我们中国的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的思想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比如,我们常说: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要随时关注生活、关注小朋友的兴趣,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其实就是生成课程的思想。也有不少老师曾经把这种思想变成实际行动,比如配合当时的社会主题(如抗洪救灾、申办奥运等)组织幼儿开展相应活动等,只是,我们没有和时地把这种想法和做法上升为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模式。现在,随着对瑞吉欧教育,尤其是它所采用的项目活动的介绍,生成课程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少幼儿园在接受了生成课程的概念并尝试实践时,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是否课程都要随机生成?还应不应该预先设计目标非常明确的课程?如何处置生成课程和预成课程之间的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需首先要深人了解一下生成课程。

一、什么是生成课程

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用排除的方式,即用说明生成课程不是什么的方式来说明生成课程是什么。他强调,生成课程:

1.不是“雄头式”的课程。罐头式课程好比一本由专家学者,或者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写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其中有预先设计好的各种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者们在制作这种罐头课程时考虑到了足够的细节,老师(不论她有什么样的技能技巧与经验,对小朋友有什么了解)只要打开罐头盖,取出其中的局部内容,就能依照详尽的设计说明一步一步地把课程实现出来。

罐头式课程中也许不乏设计得很好的方案,因为它们一般是由学有专长的、有经验的人精心编制的,从理论上讲,在贯彻国家的幼教方针、保证幼教目标的实现、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反映新的教育指导战略方面是有一定价值的。但这样的课程终究是设计者们根据他们所了解的儿童(一般来说是具有规范化年龄特征的儿童)设计出来的,这些儿童并不是我们一线老师所在班级中的具体儿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课程的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见得符合老师们自身班上儿童的具体兴趣、需要、经验和发展水平。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