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林语堂先生曾在其自传中说过,他喜欢北京的蓝天,尤其是冬天的北京蓝天,“万里一碧如海”。林语堂先生,曾任北大教授,在北京生活过一些年月,所以,对北京的蓝天,颇有些感受。

作为晚辈,对他那时候北京的蓝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自然无从领略。但是,新中国成立不久,或曰40多年前,北京的蓝天,依然像他所说的那么可爱、宜人,则是笔者所能见证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北京的蓝天褪了色,变了脸,也惹来人们无奈的长吁短叹。再后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全市上下,协力同心,“以迎奥运为契机”,着力实施“蓝天工程”,直至2009年,全年收获285个蓝天,且已连续11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使北京的蓝天逐渐恢复元气,重又回到了人间。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每想到、看到北京的蓝天,总是让人怦然心动,眉开眼笑,感慨不已。

若是在白天,仰望广阔无垠的天空,湛蓝湛蓝,澄澈通透,偶尔,或有几朵白云舒卷飘移,或有几只飞鸟鱼贯驶过,则顿觉心旷神怡,还能生发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感。于是,不禁脱口,放声吟诵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的那句话:“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若是在黎明,那海蓝的天空上,镶一钩残月,伴有稀稀落落几颗星的银光闪烁,一如辛弃疾《西江月》一词中的佳句所描绘的那样:“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而环顾四下,车少人稀,景色静谧,更有空气清新,微风拂面,如入仙境一般,不能不令人陶醉。

若是在夜间,来到一处空阔之地,抬望眼,深蓝色的天空上,布满繁星,大大小小,明明灭灭,煞是诱人。此时,不由会想到巴金老人的美文《繁星》的情节。进而,脑海里便会浮现出许许多多的联想,当然,都是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另外,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感受,北京的蓝天,在春、夏、秋、冬,以及雨后、雪后、大雾之后,也都有些许的不同。可是,无论怎样,总体上,则都是蓝天,都会给人以异样的好心情……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年轻时,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大、中城市。但是,返京之后,与人交谈,常常会露出一句由衷的话来:“无论走到哪里,相比之下,还是北京好啊!”事后仔细琢磨,这好,当然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所致,然而,其中之一,则少不了“北京的蓝天”。也许,由于地理位置所决定,北京的蓝天,在大城市行列,可谓得天独厚,而一些南方城市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前些时有则消息说,北京女孩卢为薇及其朋友范涛,自行拍摄了去年全年的北京蓝天,并说: “人们的幸福感,取决于抬头看天时。”足见其对北京蓝天的关注和向往。北京的蓝天,无疑已成为人们的幸福指数之一。而这一幸福指数,原本是大自然所赐,不过,人为因素亦不可忽略和小觑。不说是“人定胜天”,但至少可以说,人的主观作用,能够不同程度地改观天之面貌。这一点,已为近些年的实践所验证。今后,自当一如既往,做出努力,以使北京的蓝天,青春永驻,从而泽被我们千秋万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