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信心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过低地估计自己,对于自己做的事情信心不足,或遇到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不敢去做;另一种是基础不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不足。在学校学习成绩比较一般的学生由于自认为低人一头,常受到家长的指责,就会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从而大大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并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们的自信心并不是天生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去独立完成一些比较困难的事情,如书包带断了,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缝好。有时尽管缝得不好,但也应及时给予鼓励,不断总结经验,断了再缝,使其产生“我是有能力的,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家长都应表示满意。对孩子的期望必须根据其实际情况,不要一下子提得过高。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打骂、呵斥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时孩子自己也很难过,十分需要安慰,家长如果适时地帮助其分析原因,鼓励孩子摔倒了再爬起来,帮助其制订重新赶上去的学习计划,这样孩子就能避免产生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心的情况。随着孩子学习成绩的逐步提高,不断地得到家长、亲友和老师的赞扬,自信心就会越来越足,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也就会不断提高和加强,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