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活动过程:

这次活动主要分为四个流程进行:整理塑料袋――故事“塑料袋的梦想”分组讨论,想办法――幼儿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并尝试让塑料袋飞起来――塑料袋的其他玩法

1、 整理塑料袋,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要的教法:情景教学法)。

在活动的开始创设了一个到处丢满了塑料袋的场面。

教师(很难过的):“呀!是谁把塑料袋弄成这样?”

幼儿:“”

教师:“小朋友,那你们觉得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幼儿(争先恐后的):“我们一起来把它捡起来吧!”

通过这个实际的场景,让幼儿很自然的进入了活动,在现场孩子们捡塑料袋非常起劲,一下子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引出录音“塑料袋的心愿”,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处理塑料袋,同时激发他们儿主动尝试的愿望。(主要的教法:情景教学法)

教师:“我们怎样来处理这个塑料袋呢?”

幼儿:丢掉吧

教师:“其实塑料袋有一个心愿,我们来听听好吗?”

听完“塑料袋的心愿”,

教师:“塑料袋它想和小鸟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帮它”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塑料袋飞上蓝天呢?”

幼儿:“”

刚开始有一个孩子说要扔掉塑料袋,可是好多孩子说要玩塑料袋.大家讨论一至通过要玩塑料袋。那么塑料袋怎么玩呢?此时我运用了“塑料袋的心愿”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想象如何帮助塑料袋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引发了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从以往教师权威的角色转变到了平等的首席。在这个语言活动的环节中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纲要.语言》)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主要的教法:示范法、质疑法、尝试法)

我主要以示范法、质疑法、尝试法、图示法等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共同探索,获得经验的提升。从而自然地解决重难点。在活动中,我也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

(1)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装饰活动,

(2)中等能力的可以让他们在追逐跑中寻求塑料袋高飞的办法,

(3)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尝试不同质地的塑料袋,不同长短的线,使塑料袋飞起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不同情况。

我们还发现女孩侧重装饰,男孩则偏爱放飞塑料袋。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学生互动关系。孩子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动脑做出了一些“创新”的点子,如:一个幼儿在用绳结塑料袋口的时候,由于小手肌肉群控制能力差不会系,他就把绳字饶在袋口用透明胶把它贴在了一起;一个幼儿用双面胶直接装饰,他觉得这样比较好看,教师对于他们的做法都给予了肯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在探索塑料袋飞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告诉幼儿怎样让塑料袋飞高,而是让幼儿在积极的跑动中,和相互比较中自发的认识到跑的快,塑料袋本身的质地,绳子的长短都会影响塑料袋的飞行。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