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常发生于婴儿期,而且临床表现可能从无症状到有严重临床表现,不易诊断。若新生儿尿、汗有特殊的枫糖臭味,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代谢性酸中毒应及时进行诊断,判断是否得了该病。

临床表现主要与BCKD复合体活性降低的程度有关,临床表现从典型表现到只有轻微症状。

临床诊断的指标有血浆支链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2-酮酸(2-oxo acid)测定,特别是不参与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别异亮氨酸浓度升高更具诊断意义。也可通过测定尿中支链氨基酸的代谢产物也有助于临床诊断。

用分子生物技术证实E1、E2或E3有突变,可用周围血中白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所提取出来的这些酶基因的DNA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突变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经典型、间歇型、中间型、硫胺素反应型和E3缺乏型五个类型,其中以经典型最常见。

1.经典型(classical type)

本型是最严重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即使经治疗而存活,也可能有智力低下和神经系统受损的后遗症。

临床表现:出生后24h内婴儿正常,1周后则出现酮症酸中毒症状,常常表现为呕吐、喂食困难、代谢性酸中毒等,运动系统方面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甚至肌肉强直,呈角弓反张状,也可肌张力增高与松弛交替出现。还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如惊厥、嗜睡或昏迷。

患者可有低血糖,但惊厥和昏迷并非低血糖所致,因为低血糖纠正后,这些症状并无改善。如果未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死亡。

2.中间型(intermediate type)

在新生儿期尿中发现枫糖臭味和轻微症状,其他疾病病发可能诱发枫糖尿病。

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与经典型相同,都有如惊厥、嗜睡或昏迷等症状,但程度较轻,可用大剂量维生素B1治疗。

3.间歇型(intermittent type)

常常在应激情况下而诱发该类型,如手术、感染和频繁呕吐等。发作时临床表现与经典型相似,但伴有共济失调,严重者也可于发作后死亡。病发时血液和尿液内支链氨基酸浓度增高,并伴低血糖、低钾血症、高氨血症、酮症和酸中毒。MRT检查结果显示T2相双侧苍白球呈高信号改变。

4.维生素B(硫胺素)反应型

因为维生素B1是BCKD复合体的辅酶,当BCKD复合体因E1、E2和E3基因突变而活性降低时,则需要大量以焦磷酸硫胺素为主组成的辅酶。临床表现较轻,对大剂量(200mg/24h)维生素B1治疗3周才显示出疗效,但也有婴儿患者只要用维生素B1,10mg即有效。

5.二氢脂酰脱氢酶(E3)缺乏型

病因:BCKD复合体特异性激酶缺乏,这种激酶为所有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所共有,故除BCKD复合体活性降低外,还有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功能受损而引起新生儿发生有机酸中毒。

临床症状:患儿出生时正常,随后出现全身松弛,肌张力低下,进行性共济失调和严重的神经受损症状和体征,可在儿童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