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个好孩子》读后感

高子颖 湖阳中心学校五年级 指导老师 朱彰荣

《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书记录了主人公金玲在小升初中的所有故事。金玲,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儿,今年上六年级。胖胖的,很会吃,也很能吃,是一位资深的吃货。金玲在班上成绩一般,既不好也不坏,为此,他的妈妈赵卉紫为她操碎了心。

前任班主任老师姓王,长得眉清目秀,一头长发搭在肩上,格外好看,金玲也很喜欢王老师。但是,好景不长,王老师调走了。不久后新来的邢老师不仅长得没有王老师好看,还格外严厉。于是,金玲和邢老师开始了她们的冷战。这一战就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一件事的发生:那天,金玲去参加电视节目《作文大赛》,让邢老师也知道了。没过几天,邢老师生病了。不知怎的,金玲居然不惜花掉了她所有零花钱,买了一大束玫瑰花送给邢老师。当金玲捧着这束玫瑰花站在邢老师面前时,脸通红通红的,紧闭双眼,仿佛已经准备好接受老师的批评了。可是邢老师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极其温柔地对她说:“金玲,你坐这儿。你能告诉老师你把精力都放哪儿去了吗?”金玲沉默不语,半天没有出声。邢老师又说:“金玲,其实你很聪明,只是你没找好重心而已。”听了老师的这番话,金玲的脸更红了,她再也待不下去,急忙起身向老师告辞,飞快地跑向教室……

读到这儿,我的心里已不再平静。虽然,这只是这本书中的一个小情节,但是从此以后金玲的对待学习也更认真了。虽然,成绩没有多大起色,但她的妈妈和邢老师很欣慰,因为她尽力了。我的语文老师时常说着一句话:“老师不苛求孩子们都考一百分,个个都是优秀,只要努力了就好。我们只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开心学习,满意自己’就行”。是啊,就像老师说的每个人的智力是不同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就像人手指一样,有长有短。每次,我在班级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不是次次第一。可是,在老师眼里我依然是优秀的,但老师对却不是特别的“好”,而对待我们班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每天却然是笑容满面,问寒问暖,并不因为他们成绩不好,只考了几分、几十分都不及格而去歧视他们。

所以我要说:“学习,一定要端正态度,竭尽全力。即使考试考不好,但至少你已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