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有这样的看法:“每当我和爸爸的意见不一致时,他都以势压人,不让我说话,有的批评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家长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调查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一味地大发脾气,严格地说,这种做法是违背教育宗旨的。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父母和子女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作为长者,应该让孩子把意见申述完,要耐心地倾听,如果不等孩子讲完话,家长就主观臆断地下结论,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将会表现得十分强烈。”每个人都盼望别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所说的话才会发生效应,何况在许多争论中,孩子往往是站在真理一边的。

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全神贯注地听

这可能是三项原则中最难完成的一项,因为它指的是彻底的关注。这意味着放下手中的报纸或书,放下随便翻阅的杂志;意味着关上电视或者停止玩电脑游戏;意味着克制贬低、批评、分析或解决当前问题的冲动;意味着不要事先就想好自己要做何反应,而仅仅是去聆听。

父母们蹲下来听

如果家长总是站着面对孩子,那么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蹲下来倾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孩子能够接受的一种爱护;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少儿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关注孩子倾诉时的情绪

要记住一点,倾听并认可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必须对这些情绪表示赞同。您也没有必要与孩子分担这些情绪。不过,您需要意识到它们,并要感同身受——也就是让自己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象他们的感受。留意非语言信息:面部表情、语调、姿势等等。设法分析出自己在类似的情况下会有何感受。

家长正确理解孩子的关键是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低的特点。例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把新玩具能拆开的地方都给拆开,他想知道里面的秘密,这正是儿童的好奇心所致。好奇心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家长对此应正确理解,不要简单粗暴地制止孩子。再如,儿童由于理解能力低,常常不能理解家长的教导。家长用反语说:“你就这样做吧!”“你就淘气吧!”可孩子不理解大人语气变化的涵义,误以为是一种鼓励。因此,家长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说话或教导时应考虑孩子理解能力。没有对孩子真正理解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爱护孩子、教育孩子。

小精灵温馨提示:

儿童由于身体、智力发育的不成熟,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特点。所以,比成人更需要理解。可有些家长忽视了儿童的这些特点,常常不自觉地用成人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其结果往往对孩子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