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这一科学活动蕴含了经验认知、观察探索、视频欣赏、比较分辨等多种教学形式,从多种角度让幼儿自主探索认知鱼的特征。整个活动思路清晰,“邀请鱼朋友——了解鱼的特点——欣赏鱼视频——延伸鱼的经验”各个环节都与教学目标、重难点紧扣,充分体现了层次递进、幼儿自主探索的科学活动教学原则

一、取材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出生在海港城市的孩子,对鱼类等海洋中的生物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及时捕捉到幼儿对鱼的探索兴趣,正好满足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让他们在自己动一动的探索过程中,不及深入了对鱼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继续探索的动力,体验了多种探索的方法

二、环节体现层次性

从自然、轻松的情境导入,引发幼儿对鱼的兴趣,活动一开始就抛给幼儿经验冲突——“如何分辨鱼和非鱼类”,让幼儿带着思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探索。整个观察活动层次清晰,先从外形特征分析鱼类特点,再通过实物、视频等直观手段从内部特征分析,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以达到对鱼整体认识的目标。最后的欣赏和延伸环节,不仅是经验的梳理和巩固,再次抛出问题,延续幼儿继续探索的动力,让科学活动更注重长期的有效性

三、重难点突破的形式丰富

本次教学的重点目标是对鱼的认识,而难点无疑是鱼内部结构的认知,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教师采用的手法是借助媒体手段,既直观、又形象,也容易抓住幼儿的眼球,幼儿的探索欲望是高涨的。但科学活动最有效地方式是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发现,在活动中,幼儿一直都是以观察为主,几乎没有用手动,如果考虑在难点的突破上以模拟的小实验来取代视频欣赏,是否更能体现科学活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