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导

“养不教,父之过。”受古人影响,国人的意识中,教育孩子似乎是父亲在唱主角,而事实上,母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指导者,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最初引导者。多数人的幼年时期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孩子耳濡目染的机会最长最多。母亲是孩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老师,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著名的青年数学家袁亚湘在接受采访时,当被问到谁对他的成才影响最大的时候,他回答说:“是我的母亲。”他解释说,母亲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给了他健康的身体,教会他“要靠自己”,这对他的人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无独有偶,某位作家在回首他的成长之路时有如下真实的写照:高中阶段,对于我这个农村孩子来说,本该是为了美好未来发起冲刺的关键时刻,可我痴玩不化,玩心依旧,对学习吊儿郎当。这样,高考当然便成了我的“无言的结局”。当我将这“不幸”的消息告诉父母时,“恨铁不成钢”的父亲一脸漠然,久久地抽着自己的闷烟,忍无可忍之下,把烟蒂用劲地往椅子边上揉灭,接着便是劈头盖脸地对我一顿痛骂:“我们出身在贫下中农家庭,你倒好,成天像个资本家少爷,像个不成器的公子哥儿!你压根儿就不是读书的料,我看你这样只有饿死的命了!”父亲的话像一把刀子戳在我的心上,我气得牙关紧咬,眼泪成了断线的珠子!知子莫若母,细心的母亲看出了我的神色不对,她朝父亲使了个眼色,将我拉到一边,用湿毛巾轻轻地擦拭着我脸上的泪水,轻柔地对我说:“多大事儿啊,没有关系,我想让你再复读一年。只要你有信心,再努努力,就会没有你做不成的事情。”不要小看母亲的这几句话,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横穿沙漠时遇到的第一口甘泉!就冲着母亲的这两句话,我毅然决定“痛改前非”。那时,我的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在各科中是最糟糕的。于是,我决定向我们家乡的一个写作高手——文革时犯了“错误”的大学教授“学艺”。老教授对我说:“你向我‘学艺’,有个条件,我每给你辅导一堂课,你得付一元钱。”一元钱,当时可相当于生产队里一个壮劳动力两天的工分。这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我虽然有些舍不得,可母亲,总是坚持着“不惜血本”。我每次带着一元钱去补课时,心中就会感到沉甸甸的。因此,我学习起来特别认真。勤学苦练的结果,使我渐渐地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水平也大有长进。那天,我到亲友家去玩时,亲友们面带微笑地对我说:“听说你现在的作文进步很快,什么时候能带来给我们欣赏欣赏?”我听了以后,心里感到乐滋滋的。又有一天,偶然在厕所里遇到了校长,校长见到我,满面春风地对我说:“小华,听说你的作文现在写得很好了,你真的很不简单!”我听了以后,感到格外地振奋。因为,拥有600多名学生的校长居然能认出我,而且还知道我作文上的长进,这更加增强了我的自信,以至使我发展到对写作的如痴如醉。经过第二年的复读,在高考时我的作文得了满分,各科总分名列全校第一!事后我才得知,老教授一分钱也没有收,一切都是母亲的精心安排。同样,亲友的夸奖和校长的鼓励都是母亲设置的“骗局”,是她刻意地请他们唱的“双簧”。现在回想起来,仍使我倍感温馨。是呀,要是没有当时母亲的宽容,没有母亲感情的细腻,没有当年母亲的慧心教子,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由衷地惊叹母爱的力量!

母爱为什么具有如此令人惊叹的力量?母亲的教育为什么会起到如此鲜明的成效?因为在生物学意义上,母亲是孩子最亲的人,“知子莫如母”,母亲的教育也许谈不上符合什么先进的教育理论,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许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心贴心的对话。以母亲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因此很容易在孩子的心里引起共鸣并会影响孩子一生。母亲的影响是其他家庭成员无法替代的,他们特殊的亲子关系始于婴儿孕育的那一刻,此时,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就对孩子开始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出生后,母亲很自然地成为孩子生活的第一个指导者,随着孩子长大,进一步成为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初引导者。大多数家庭里孩子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时间最长,所以母亲是孩子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老师。

同时,女性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奠定了母亲在决定家庭消费、搞好家庭文化生活方面的主导地位。一个身心健康的母亲在抚育子女、帮助子女成长和发展、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协助合作、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母亲都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已经被社会公认,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却容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被忽略。“养不教,父之过。”受古人影响,国人的意识中,教育孩子似乎是父亲在唱主角,母亲的作用只是保障孩子吃饱穿暖。呼吁每个家庭以及全社会要充分肯定母亲的教育方式以及母亲自身的素养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让更多的母亲不仅做好自然母亲,还有条件做合格的母亲。做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要有“孩子再小也是人,是生长发育的人,最终将走向社会的独立的人”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先成人后成才观;积极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家庭氛围,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改善幼儿的成长环境。因此,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美化家居,将家布置得整洁、条理、充满情调,让孩子置身于赏心悦目的环境中才能有好的精神享受,增强其审美能力。母亲积极创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激发孩子奋发向上。

鉴于母亲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强烈呼吁充分发挥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更多的母亲正确参与家庭教育、科学地对待家庭教育,以便幼儿在母亲悉心地呵护、精心地培育中身心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母亲要加强自身的素养

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动物和人的区别在于爱得是否理智。一个母亲要想给自己的孩子高质量的母爱,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孔子曾经强调“教学相长”,其实家庭教育中,母亲通过积极地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是最理想的亲子教育方式。

在十八世纪中叶,有一个爱听故事的孩子。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依偎着妈妈,眨巴着一双疑惑的眼睛一边听故事一边思考。他的妈妈讲故事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直接说出故事的结局,而是用问话启迪这个爱听故事的孩子去想象:“宝贝,你猜猜,仙女遇到魔鬼还能逃出来吗?”“为什么公主不喜欢嫁给老国王给她选的人?”……

在母亲的精心培育下,这个爱听故事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伟大诗人,并在戏剧、小说甚至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就是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歌德。

上面的事例是一位聪明贤惠的母亲造就了一代伟人,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平凡的母亲教子的故事也足以令人深思。小聪是一个上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有一天,他很不满地抱怨:“妈妈,你为什么不让我在地板上玩轮滑呢?外面在下雨,可是我想玩。”妈妈轻轻拍着小聪的头:“楼下的奶奶年纪大了,这样的噪音她怎么受得了啊。”听了妈妈的话,小聪更加委屈了:“那为什么我们家楼上常常弄得很响啊?”妈妈和蔼地说:“咱家楼上有个刚满周岁的小弟弟呀,他在家里玩的时候,玩具会掉到地上的,他需要练习呢。”小聪极不情愿地说:“那只好我们受委屈了!”妈妈说:“一个人应该更多地为别人着想,这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你要时刻记得多替别人考虑。”

即使小聪长大了不会成名成家,有这样的母亲给他如此好的家教,他成人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教养、受欢迎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很平凡,他的人生也是精彩的。孩子要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需要学习很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生活技能。这个过程我们也叫做“社会化”。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主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来完成的。家庭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母亲作为孩子情感世界的支撑者,她表现出的处世态度对孩子的性格、意志、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力。这种影响正确与否和力度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母亲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一个合格的母亲应该在家庭和社会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并由单纯凭借感觉或者经验教育孩子变为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母亲自身的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忽视对母亲的教育,社会教育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母亲的知识、智慧、个人经验、社会态度等共同组成母亲的教育能力,因此,做母亲的应该自强不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是在事业上并没有取得骄人的成就,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和激励。母亲自身的心态、情绪、个性品质、承受挫折的勇气等都是心理能力的体现,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善于和他人相处,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能够乐观对待的人,与母亲和善待人、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能够设法解决问题是分不开的。一个母亲要想给自己的孩子高质量的母爱,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

母亲对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同时,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越来越多的母亲成为职业女性,她们不仅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在走出家门后还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因此,母亲必须在生活磨练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够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自己,以自己的行为做孩子生活的榜样。孩子要教育好,母亲的教育能力是很重要的。这并不是说每个母亲都要做一个教育专家。事实上,要求每个母亲都成为教育家,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不现实。孔子曾经强调“教学相长”,其实家庭教育中,母亲通过积极地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是最理想的亲子教育方式。努力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增强自身的能力是每一个母亲都能够做到的。

一个愉快、活泼、有良好的生活态度的母亲要比那些心情抑郁、整日对生活抱怨不断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要有利得多。因此,一个母亲要加强自身的素养还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知道什么是自己在生活中应该积极追求的,自己的优点是什么,渐渐地就会自信起来,这种自信能帮助母亲教育好孩子。一位年轻的母亲曾说过这么一件事:一天在吃饭时,4岁的女儿面对桌上的饭菜一点也提不起兴趣。她问女儿为什么不吃饭,女儿吞吞吐吐地说就是不想吃。母亲摸摸孩子并没有发烧,心里忽然就起了无名火,突然打了孩子一耳光,孩子大哭起来,她也被这突发的事件给搞得没有心情吃饭了。等冷静下来后,她想,打女儿是不对的,还是应该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想吃饭。于是她用缓和的口气安慰了女儿,并问道:“是不喜欢今天的饭吗?”女儿摇摇头说:“喜欢。”“那你为什么不想吃呢?”“妈妈说一个人长大了烦恼太多,活着没有意思,我不吃饭,就不会长大了。”女儿的话使母亲极其震惊,她想不到自己因为对生活的不满引发的牢骚如此深刻地影响了女儿。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作为母亲,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到孩子对生活的判断,因为做母亲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些比较优秀的母亲,她们从不抱怨生活中遇到的风风雨雨,她们认为做母亲要承担身心的劳累是天经地义的事,有很多优秀的母亲还会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人生中非常快乐的事。

每个母亲都曾是一个女儿,她们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时的生活经历,会影响以后的教子生活。很多母亲无意识地用母亲的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或是用与母亲完全相反的教育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母亲把自己儿时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东西加倍地给予自己的孩子,于是这样的教育方法就成了一种补偿。孩提时代会给每个人的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有时甚至连自己也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这种烙印会突然从潜意识里冒出来。当孩子做了成人儿时曾做过并因此受过责罚的事情时,母亲就会不由自主地像当年自己的母亲惩罚她那样去惩罚孩子。所以,作为母亲,一定不能简单地凭借经验来教育孩子,好母亲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学习的;作为母亲,一定要尽可能地学习,哪怕不能够学习书本上的教育理论,也一定要学习他人的好经验。

总之,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母亲教育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家庭教育的全部,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家教,其实很大程度上由他有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来决定。而接受的什么样的母亲教育又由母亲的素质所决定,一个好的家庭,是不能不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母亲教育、家庭教育的。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相应的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更多的家庭把对下一代的教育寄托在学校,但是实事证明低质量的家庭教育最终使下一代偏离正常轨道,导致社会、国家和民族的道德下滑甚至一个民族的衰落。不重视母亲教育必定使整个民族的新成员得不到良好的培养,所以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角——母亲的素质提高非常重要。

呼吁社会关注母亲角色

母亲教育需要我们全社会关注,需要全社会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实际中行动起来,给母亲角色一个合理的定位,无论是职业女性还是贫困母亲,都能得到身心的关爱和生活上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母亲的素质,才能有望培养出高素质的下一代,我们的民族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母亲作为女性的特殊角色,决定了她们在社会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具有其他社会成员和女性的其他社会角色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母亲角色的认同与母亲所肩负的责任存在许多脱节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大多数的母亲都有工作,因为一个家庭的生活需要双职工的工资才能维持。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越来越多,所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女性走出家门,在社会上像男子一样谋求工作,她们一旦做了母亲,就要面临着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与照顾好家庭特别是孩子的双重压力。在妇女解放的进程中,男人们的进步并不大。尽管有些丈夫也开始做一些家务活儿,但在对孩子教育和家务分工上做得还不够。也就是说,现代妇女肩上压着家庭和工作双重重担。她们一方面要承担家庭和母亲的责任,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工作的压力。这些母亲们有时不得不为了完成这两方面的任务而“亏欠”自己。她们有太多的无奈,但面对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以及孩子未来将面临的更激烈竞争,这些内外兼顾的职业女性妈妈一方面想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孩子教育好,一方面又不得不全力以赴地对待工作,无论她们是衣饰光鲜的白领,还是普通的职业女性,她们都是需要社会关心的一群。

除了直接参与社会工作的母亲,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还有一部分女性在当了母亲后做起了全职妈妈,她们中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做了母亲便不出去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另外一种情况是,做了母亲后一部分女性就职受到影响,只好在家带孩子。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妇女更希望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而留在家中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并非她们愿意承担的义务,她们不愿意在家里做一名得不到社会认可、没有工资收入的家庭“佣人”。其实,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应该给全职妈妈一个正确的认识。虽然社会上还没有把全职妈妈单独看作一种职业,但作为母亲,她们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被异化的错误观念定义为“没有工作的女人”,这些母亲在家教育孩子,虽然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如果真正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人,她们的劳动成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此外,关注母亲教育更应该着力关爱那些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母亲。因为这类家庭的母亲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问题。母亲教育以她们为重点对象,有利于减少不和谐家庭,有利于社会稳定。单亲家庭的母亲一般都要承担着养家和教育孩子的双重压力,同时,婚姻的不幸又给她们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她们更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困扰。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对于其社会性的发展等方面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引导单亲母亲乐观地对待生活,让她们的生活摆脱家庭破裂的阴影、鼓励她们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是对这类母亲最好的关心。我们国家曾经设立关注贫困母亲工程,因为贫困家庭的母亲被客观条件所限,她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很难有保障,更不用说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等相关教育了。由于所受教育不足,贫困母亲很难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如果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能造成贫困家庭更贫困落后。随着更多的农民工涌进城市,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一隅暂时安家,成为流动家庭。这样的家庭生活很不稳定,孩子的母亲多数没有稳定的收入,她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对周围的环境是陌生的,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在陌生的环境里做着与她以前的生活很不一样的一切。环境的改变甚至使她们有些手忙脚乱,这种状况下,教育孩子对她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希望她们通过自发地提高自身素质完成对下一代的教育非常不切实际。因此,呼吁社会用产业化的思路和发展途径,寻求符合中国实际的母亲教育工程,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运用市场力量,按照产业运作方式,尝试建立和运用良性循环机制,探索带有产业化性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母亲教育新路子。帮助母亲们从仅仅具有爱、具有责任感的传统的培养孩子的模式中跳出来,尽早把握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教育规律,肩负起新时代母亲的神圣使命。

只有高素质的母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这些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就要重视母亲教育,重视母亲素质的提高,重视母亲社会地位的提高。母亲教育是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础性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教育一代母亲,关系整个民族的未来。“母亲教育”工程,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呼吁相关政府部门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各界凝聚合力,携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造就更多的高素质的母亲。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