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幼小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表扬,起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如:我班有一位刚入园不久的孩子,哭闹不停。有一次,全班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只有她还在不停的哭。我走过去轻轻地擦掉她脸上的泪水,微笑着对她说:“哭多难看啊,你看你不哭多漂亮啊老师这里有一块小手帕,它想和不哭的孩子交好朋友。老师相信你是一位乖孩子,你看小手帕正对这你笑呢!”。这个孩子听完我的话,整大眼睛望着我,竟咧开小嘴笑了。我亲切的抚摸着她的脸对全班小朋友说:“你们看,这位小朋友真乖笑的真好看。我们一起为她鼓鼓掌,好吗?”然后我亲切的抱起她亲了亲她的小脸蛋。第二天这位孩子的家长对我说:“老师,今天我的孩子是主动上幼儿园的,她说老师喜欢她,说她乖,她再也不哭了”。在那时,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对于孩子,无论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是一个亲切的拥抱,或是一句同情的话语,都能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都能唤起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使其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鼓励的言行,是使幼儿愿意接纳你,喜欢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的催化剂,它促进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做为一名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才能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那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呢?

一、家园配合协调一致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个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养成良好习惯。如:教师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孩子在家独睡,我班有一位女孩子,在

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帮助下,第一天自己上小床独自睡了。第二天却有了退意。她妈妈坚持要她独睡,耐心教育。孩子问:“妈妈,我自己睡小床,老师能给我小红花吗?”妈妈得知女儿的心愿后,第二天送孩子来时悄悄地将此事告诉老师。下午,妈妈接送孩子回家时,女儿飞似地跑到妈妈面前,抱着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还是自己睡小床。我得到了小红花了。”就这样,在家园配合,正向强化下,这孩子很快养成了独睡的良好习惯。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