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7岁离开幼儿园,对幼儿园里孩子们的进餐要求没留下什么印象,惟有“吃饭不许讲话”倒还记忆犹新。那时,也没什么想法,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在国内学习工作时,既没干过幼儿园老师,也没当过家长,只是对儿童感兴趣。直到后来在哈佛大学上学时要研究儿童了,才觉得非和儿童玩玩不可。于是就去幼儿园当老师。每天帮着孩子们开饭、收拾桌子,挺喜欢他们吃饭那段时间,可以观察到不少东西。

今年六七月份,我有机会来到北京的几个幼儿园实习、观察、做研究,每天过得都很愉快。可能是因为有在美国当幼儿园老师的经验,有些原先习以为常的国内幼儿园常规就变得很新鲜。小朋友吃饭不许说话就是一例。

这是看起来道理简单、做起来不难的常规。道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习惯应从小班开始培养。可是,为什么美国幼儿园的孩子吃饭时,讲话受到鼓励,而我们同样年龄的孩子吃饭讲话要被限制?

波士顿的幼儿园

我工作过的那个幼儿园,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一座木楼旁里。幼儿园只占房子的第一层,外边有个篱笆小院,院里有小滑梯、攀登架和沙坑。屋内进门是个窄厅,通向4个房间。每间房是一个年龄班。其中,4岁班的孩子最大,称学前班,因为5岁的儿童就可以进入公立学校系统的预备班。

我在4岁班工作。班里有14个孩子,来源较复杂,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工、学生的孩子,也有附近住户的;有一个主要负责的女老师,我和另一个成年人辅助她。除了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外,准备点心、组织午餐也是每日的主要活动。

上午孩子们吃点心前,我帮主班老师分水果、切奶酪。然后,小朋友们围着小桌子一起吃。规矩和国内一些幼儿园的孩子午睡后吃点心差不多,孩子们来到桌边,拿点心、水果或奶酪,边吃边玩。

到了午饭时间,孩子们洗完手后去自己的小格子里取来午饭盒,在小桌子旁坐好。孩子们的午饭都是由家里准备好了带来的,比起我们熟悉的中式午餐,可算是过于简单,不过营养也还周全。午饭盒里有个小保温杯,里面常盛有果汁或牛奶,剩下的空间可装几个密封小塑料盒。家长给孩子准备的午餐,通常有火腿或牛肉三明治、胡萝卜或芹菜条、水果、甜饼干等。

午餐桌上的景象也是家长育儿用心的“展览会”。每个孩子的食品都不一样。除了上述一些主要的午餐内容外,还有葡萄干、核桃、花生、酸奶、香蕉、橘子和水果沙拉。老师会替这些4岁的孩子打开盖得紧绷绷的塑料盒,或者帮孩子剥水果皮。有时,还要用餐刀把大块的三明治或奶酪切成几小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