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一男一女、年过五十的人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主要是因为一个长青在春晚的舞台,一个捧到了中国人的首个诺贝尔文学奖。他们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联系,不过都是我非常非常欣赏的当代中国人。为了起一个像样的标题,我花了很大功夫,都一直没找出一个合适的连词来。“和”不合适,和什么啊,合演一台戏?合着一本书?还是合玩一个娃娃?美国原装的大号手偶还是高密乡间的小稻草人?充气的还是不充气的?其他“与”“以及”、“还有”等等更不合适。思索半天总算想出这个符号可以,说得过去了。要是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来一个像样的标题,这段时间还真不如用来去对付充气娃娃。

好的,可以了……下面是正文,正规的文字。

蔡明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小品演员,我对她的小品的喜爱程度更甚于赵本山。大概从2009年开始,她的小品就成为了我看春晚时最关注的节目,连重播都会不厌其烦地看上好多遍。说实话,这些小品的故事情节都不够好,多少都有些牵强,但蔡明总能在有限的小品中让我感受到她无限的表演才华。她可以演任何她想要去演的人物,不会有任何演技上的问题,只要她的小品本身的剧情足够出色,她的小品就是最棒的,2013年春晚的小品《想跳就跳》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多年的春晚小品中,她饰演过许多角色:家庭主妇、楼房售理人员、伪奥运志愿者、丈母娘、清洁工、警察、退休毒舌老太,等等。这方面她可比本山大叔强多了,本山大叔多少年春晚都是饰演农民,连衣服都不注意勤洗勤换,他只是春晚的标签,不(再)是春晚的一部分。

蔡明早时候的小品都有些俗套,跟郭达搭档更是朴实得要死;2008年,两人都有所改变,当年他们俩和王平(也是一个杰出的小品演员,今年已经去世)的小品《梦幻家园》中蔡明总是重复的那句“为什么呢”已成为春晚的经典;2009年的《北京欢迎你》中蔡明的嗓音几乎与以往的彻底决裂,由圆润转为苍老,最后快到末尾处被郭达(又是他)抱着假飙海豚音,我当时看重播时问妈妈这声音是谁的,妈妈说是俄国的歌手维塔斯,从那时起,维塔斯,这位举世难得的天才、让我改变巨大的艺术家走进了我的世界;2012年的《天网恢恢》非常棒,蔡明的高超演技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一次的蔡明在我看来是最最棒的一次,假声、快速换装、配电音武打,都是这部小品的看点;2013年的《想跳就跳》充分证明了小品、乃至所有艺术的核心并不是要传递什么思想,而只要其本身足够有魅力,就是很成功的艺术。《想跳就跳》中到处都是经典语句,还有高难度的发音技巧……不必多说了,《想跳就跳》是2013年春晚语言类节目最大的亮点。

除了小品,蔡明还给动画片配音,和孩子有关的职业大都(注意还不是全部)是美好的职业。看过她配音的视频,我特别佩服她的那副好嗓子;她也拍过一些电影、电视剧,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过任何一部,有时间我会专门看看,包括她最早时候的《海霞》。她的唱功也不一般,2012年元宵晚会上的《因为爱情》和2012年元宵晚会上的《风吹麦浪》都非常精彩,这两首歌也都是我为数不多除了周杰伦的歌之外的能够喜欢的中文歌曲。

我很看好蔡明的未来,相信她会登上更高的艺术阶梯。

莫言则是在他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才认识的,最初我心想这样的奖项论时间也好轮到中国人拿一个了,不太以为然。后来看了他的一些采访,隐约感觉他还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便买了一本他的小说《生死疲劳》来看。在序言和后记中,他的很多观点、对创作的认识都与我十分相似,而看了小说正文,理解了为什么他能够赢得文学界的最高荣誉,我第一次见到有人能把小说写得那么荡气回肠、大气隽永,让读者完全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一切又显得那么真实。他的小说就是浩瀚的海洋,能让在其中航行的冒险家们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快乐,同时也会让那些或肤浅或道貌岸然或意志品质力不足或情感态度价值观僵化的人们死在里面。莫言文笔犀利,有些都是毒辣炙辣,远胜于韩寒,更别说那些大众作家了。这样的文笔和故事也许会让很多人受不了,包括我的爸爸,但我十分享受,乐在其中,从中还体味到了一些之前没有感受过的东西,这对于我的成长发展显然十分有利。我认为《生死疲劳》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称不上不朽,但已经十分伟大了。

最近我又买了一本莫言的短篇小说集《白狗秋千架》,到现在仍未开封,唉……还不都是为了学习,初三……下了啊!等到初中结束后的假期,我会多看几本莫言的书,免得再像现在这样因为对他的作品了解不够多而比不过介绍蔡明的篇幅。但我不建议大家马上去阅读莫言的书,怕你们一下子受不大了,最好先找几本韩寒的书过渡一下……嘿嘿。

愿伟大的写作者、表演艺术家们名垂各种史,愿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可以去欣赏他们伟大的艺术;愿不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多么地虚浮,人们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来感受艺术,感受另一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