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学习一课,当出示课题时,一学生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接下来,其余学生则完全来不及思考,问题就被A学生应声答了。这时的我如果表扬A同学,A会更加专注积极,若是我置之不理,A会受打击。其余学生也会诧异老师的处置方式:难道老师不喜欢同学们回答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最近了解学情这一块,我惊喜北京朝阳区庞玉崑教授也谈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在学情调查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情形,教师要依据学情因材施教。正确的做法是表扬并记住这些已超前掌握知识的学生,在突破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出现学困生教师兼顾不暇时,适时发挥学习先行者的良好效用与影响,以形成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和同伴互助学习的有效策略,为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庞玉崑老师的方法可行吗?

那一日我们正在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我问:“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些地方?”A生因着预习充分的缘故,脱口而出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其余学生赶紧在书上批画他说的答案。我如果对目前的学情不管不顾,按部就班进行,就会让学生先阅读,再指名回答,可是现在整体阅读还未进行,A已将答案和盘托出。我只能临时变卦:“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看A同学说的对吗?”此时学生的思考变成验证,已不是我原来所设想的归纳总结了。

一次次验证A的回答,一次次获得“果然”的结果,学生就形成了思维的惰性:只要我提出问题,他们便等着A的答案。我找A谈话:“你咋做到那么优秀的?每一次我提出问题,你都能答出来。”“我妈妈给我买了老师用的教参,我妈妈还给我报了一个同步的辅导班。每一课她都让我提前预习。”“咱班学生都很佩服你的语文天赋,老师也多次表扬你,你在语文方面做得非常好。我想让你帮帮大家,怎么帮呢?就是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会了,你就冲我摸摸鼻子,你先别回答。我们一块留出时间让大家阅读思考,待汇报时有谁的说法不够好时,你再质疑反驳。”他虽然答应了,可是在我提问别的学生时,我能感受到他急切想回答的心情,在别的学生回答不好时,我竟看到了他不屑和失望的表情。这样有一段时间,我开始怀疑我还是个称职的老师吗?我这样做合理吗?我陷入矛盾、困惑中。

后来进行高效课堂实验,我的这个棘手学情一下子消失了,A成了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A的先学带动整组都成了先行者,A所在的小组汇报时,其余小组质疑、点评、补充。学生们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思考,也让我良心自安。棘手的学情消解在高效课堂中。这也是高效课堂注重每一个学习者的优势所在吧。庞玉崑教授的说法还是能在高效课堂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