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整体还是片断

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是一种整体性的感知、审美活动,它有赖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包括动作的,语言的,想像的,画面的,符号的,情感的等。如果把音乐片断化、局部化,难免有分割之嫌,孩子无法从中获得一个整体的完整的享受,可能会导致儿童对音乐的片面理解。

当然音乐欣赏在整体展开的过程中,还要提醒幼儿去注意音乐中的细节,增强幼儿对音乐细微变化的敏感,做到点面结合。如果教师只注意音乐的整体性而忽略音乐的细节,这样的音乐欣赏又会趋于平面化、单维化,而关注细节,关注音乐中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的转折起伏能够使音乐立体化,丰满化,达到一种"混响"效果。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情、语言、图片的变化来提示幼儿感悟音乐中的细节,切不可为了突出细节而割断音乐,这样必然得不偿失。

二、对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反思

教师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的问题。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认知、审美、情意目标如何运作?教师们如何合理地进退,何时走向中心,处于"前台",何时退向边缘,处于"后台"?[3]在这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目标意识:关注认知,忽视审美

教师在活动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关注认知,忽视审美。即便在目标的制定上关注了两者,而在实施中却不由自主地向"唯智"倾斜,始终关注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理解了音乐本身,是否能对音乐进行描述和动作展现,而孩子们在音乐中是否获得情绪的渲泻、是否体验到美与感动、是否在音乐中沉迷留连,这些都是教师相对忽略的部分。注重审美的音乐欣赏过程至少要关注到以下几方面的审美要求。

首先是生理动作优美而不僵硬。匈牙利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儿童对音乐的反应必须有大肌肉的反应,没有此,是不完善的。教师要帮助幼儿用肌肉的运动、肌肉的涨落来领悟音乐的轻快缓急、张弛有序,在音乐和肌肉运动的和谐契合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音乐或是轻柔浪漫的,或是铿锵激昂的,或是悲伤沉重的,但音乐绝对不是僵硬的,动作只有和音乐相融相合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