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所谓“零酒精”或“低酒精”、预调鸡尾酒等产品的包装非常类似常规饮料,并且摆在孩子们常常光顾的街边零食铺的饮料冷柜里,极有可能被未成年人或孕妇等人群当作普通饮料选购。对此,中消协提出了“加贴标注”的警示,消费者在日常购物时也需要多加留意。

一、酒类产品混迹饮料柜

1.孩子“喝断片儿”

近日,广州市民李大爷带孙子乐乐去超市买菜,乐乐说口渴要喝饮料,李大爷让乐乐自己去选。不一会儿,乐乐选好两瓶饮料,一瓶是预调鸡尾酒,另一瓶是椰子汁,李大爷没细看就买了。

乐乐回家后把预调鸡尾酒和椰子汁喝完了,结果到了晚上,乐乐突然出现呕吐、脸红等症状,随后躺在沙发上不动了。这可吓坏了李大爷夫妇。老两口赶紧把乐乐送到社区医务室,医生判断乐乐为“轻度酒精中毒”。经过吸氧、输液,乐乐才醒了过来。

除了色彩缤纷的“预调鸡尾酒”,市场上还有一种号称“低酒精”或“零酒精”的饮料,让人时不时中招。近日,怀孕8个多月的小杨去宜家买东西,因为口渴就在商场超市买饮料喝。在询问了销售人员后,她购买了一瓶进口的“梨味饮料”,然而喝过后有种“怪怪的”感觉。“几乎没有饮料的甜味,喝完后有点微微的兴奋。”因为是孕妇,小杨不放心,又询问了商家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不是酒,是一种发酵饮料”,否认其中有酒精含量。后来小杨仔细看饮料瓶,发现注有“ALC 1%”的提示,才知道其酒精含量为1%。

“尽管1%的酒精含量很低,但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这种所谓饮料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商品没有醒目标示,商家也没有正确的说明。”误饮了所谓“零酒精饮料”的孕妇小杨对记者说。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