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极端的情况可能会变成——“爸爸妈妈,今年我不回去了。给你们卡上打了一笔钱,你们拿着花吧。”没有常回家看看,也没有陪爸爸妈妈聊天。做为孩子基本的孝敬一定要做到,然而重点要放在对父母的情感交流上。春节期间,央视新闻有一个小小的片段是采访群众“孝顺是什么”的话题。得出来的大部分结论是: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对父母脸色好一点、常和父母谈心、教父母使用手机和网络。

孩子可以和父母多谈论父母对于自身的感受,多去回应他们对于时光逝去、身体不适的感觉。通过倾听再去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也支持他们发展自己的乐趣,将注意力放在享受生活、活在当下。同时给予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和承诺,令他们对自己对孩子都变得安心。这样的交流远比钱财或营养品来得重要和有效。

老年父母,别给孩子传递催婚焦虑:

每到过年大家都会特别关心的问题——催婚。中国的爹妈都特喜欢催婚,因为中国人一定要和别人活得一样,既然要“一样”,那就会有一个比较。其结果最好是 “比你早”或者“比你好”。如果别人家孩子结婚、生孩子了,而自己的孩子没有,他们就会有失落感,会有因为与别人不一样而产生的焦虑感。

我今年41岁,没结婚、没孩子。这个情况在城市里已经很特别了,而我的家乡在河北农村。虽然我现在生活得很好,但我还是会被这样嘲笑——“武志红有什么啊,他既没结婚,又没孩子,你瞧我,俩儿子!” 哪怕我的收入是他们的100倍,但他们结了婚、有了孩子,他们就比我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会焦虑,因为父母对孩子过得好与坏的判断标准完全来自于外界。

在这里,还涉及到了另一个中国社会很普遍的问题——大家都在传递焦虑。比如有的人会跟你的父母说:“你们孩子怎么还没结婚、没生孩子呢?”这时候父母会觉得自己被攻击了,然后会感觉很焦虑。那他们怎么解决呢?他们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你怎么还没结婚、还没孩子?”随后,孩子们也会感觉到焦虑。好在,我的母亲没有给我传递焦虑。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