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虎妈猫爸》。剧情触及之处——隔代教育、幼升小、学区房,处处击中做爹娘的软肋。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不仅是已经当了爹妈的追着喊着“简直在拍我的故事嘛”,那些还没当爹妈、或是即将要当爹妈的,因为入戏太深,都说不敢再生了。

一、孩子出生了 自己带,还是父母带

剧情回放:

赵薇饰演的“虎妈”是职场女强人,同时还要面对来势汹汹的90后“后浪”抢饭碗,佟大为饰演的“猫爸”是个游戏设计师。夫妻俩忙于工作,女儿茜茜一出生,就将抚养小孩的任务甩给长辈。

偏偏爷爷奶奶对孙女是公主奴才式的溺爱,于是茜茜落得一身公主病,说话傲娇夸张得根本不像是个五岁小孩。夫妻俩这才不得不重新检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照进现实:

和赵薇、佟大为饰演夫妻一样,现在的80后父母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环境中,不论顺理成章,还是逼不得已,他们为事业打拼,不得不把养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一辈。

但他们也担心隔代教育把孩子娇纵坏了,就说婆媳矛盾吧,很多妈妈说,本来和婆婆没冲突,但一涉及到孩子的问题,碰撞就多起来。

二、学前教育 抢跑,还是零起点

剧情回放:

小青有9本故事书,小新有7本连环画,小青拿三本故事书换小新的两本连环画,问:小青、小新现在各有几本书。

剧中这道把无数家长绕晕的奥数题,是重点小学报名的面试题。

虎妈也是围观了这一幕,才惊觉自己的女儿已经远远落后在了起跑线上。

照进现实:

在鹿姐围观了杭州多所民办小学的招生面谈后,可以负责任地说,这道题算什么?

随便说一道今年某校考题,让你感受感受:听故事,听到狮子拿绿色棒,听到狐狸拿黄色棒,听完了,数数手里两个颜色的棒子,总数对不对。

剧中考完孩子考家长的戏码,现实中也比比皆是。但有一点,杭州的家长还是值得欣慰的,杭州民办小学的面谈内容不涉及算术、识字等学科类知识。

三、幼升小 家门口就近入学,还是择校

剧情回放:

大学同学会上,一群女同学围着一位男同学各种献媚,原来那位发了福的男同学刚刚当上区重点小学的校领导。

原本后知后觉的虎妈终于觉醒了,为了让小孩进入重点小学,全家总动员,甚至走火入魔般天天跑去重点小学门口,觉得校门口的烧饼都特别好吃,从里面走出来的孩子都是天使。

照进现实:

在杭州,即便想让孩子一路民办学校读上去,这条路也不好走——名声好的民办小学,招生要通过几轮面试后择优录取。高昂的学费,加上超低的录取率,很多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去拼了,那就只能去买学区房了。

从今年起,民办初中取消了直升,也就是说,孩子从民办小学毕业后,如果还想继续读民办,又要投入新一轮的争夺。

四、学区房 买了还不一定能入学

剧情回放:

所有的“关系”都走不通后,虎妈猫爸只剩下买学区房一条路了。他们卖掉了上下两层、挑高客厅、超大露台、目测面积200多平方的“豪宅”,以每平方9万的单价,买下50平米、20多年房龄的破旧蜗居。为此,他们还啃了老、背了债、卖了车,得每天骑车3个小时上下班。

可到了第二年,女儿依旧入不了学。因为当年政策变了,学区内的孩子要入户满两年才能入学。

照进现实:

每平方9万的单价,在北京早就不算新闻了。去年年底的北京,有家长花135万买了间4.4平方米的房子,算下来每平方米将近31万。

在高房价同样榜上有名的杭州,学区房也是无数家长的痛。“零择校”政策实行后,孩子要上好的公办小学,买一套学区房成为家长不得不考虑的事之一。

比如学军小学的学区房,即便在楼市整体趋冷的大势下,也一路坚挺在每平米4万元以上。

求智巷里有一套40平方米不到的老房子,4楼,看房的人从楼上排到楼下再绕房子一圈,中介在窗边对外喊价,挤不上去的人就在楼下竞价。最终这套房子以209万成交,算下来每平方米单价超6万。这那片的房产中介,至今还津津乐道于此。

在杭州,你买了学区房,要排除的“不安定因素”,比电视剧里还多:

1、近年来不少热点学校“一表生”爆棚,又增加了“实际居住”这一条。也就是说,你买了学区房,还得真的住在里面。

2、对一些热门小学,为了增加孩子入学的几率,同样需要提前两三年入户。

3、杭州已有城区有不成文规定“一套学区房6年只能有一个学籍”,买来的学区房,一般要等孩子顺利进入初中才能转卖,一套房子的持有期至少得8年。

五、教育方式 民主与专制

剧情回放:

茜茜终于上小学了,战斗正式升级。仅从片名我们就能看出,虎妈VS猫爸,一个强势一个软弱。一个想要孩子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一个则是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开心就好。

于是,虎妈会在深夜回到家,发现女儿作业没有做,再晚都拖起来继续做,猫爸却偷偷带孩子吃喝玩乐,然后默默帮她把作业做了。

尽管虎妈总把“教育要保持一致性”挂在嘴上,但两种教育观念下矛盾不断升级,从而波及夫妻感情,偏偏这个时候,天使老师董洁出现了(剧中虎爸的前度女友)……后面的剧情,你懂的。

照进现实:

每一次有关家庭教育的活动,总可以看到座无虚席,这不正反映了家长的一种心态吗?

难怪有家长感叹,中国式父母越来越难做了。一方面,他们基本都受过现代教育,具有所谓世界性眼界了,试图包容和鼓励孩子的天性,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又困惑于此:管得紧了,觉得扼杀了孩子“可能性的”的潜力,管得松了,又怕削弱了竞争的斗志,从大的竞争环境里滑落下来,将来难以立足。

所以,升学路上的焦虑,从来就是未完待续。

不论你正在追剧,还是自己就是主演,“剧情”进行到这一步,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的几句话,特别适合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他的文章《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个幸福的普通人》,前几天在朋友圈里转得很火。全文概括起来的意思就是: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家庭教育不要把它过于艺术化。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和睦的家庭最重要。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够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长。孩子的教育也一定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