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妈妈之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该省的宁蒗、中甸和四川省的盐源、木里等地。纳西族的民间音乐有民歌、歌舞音乐和民族器乐等。

《妈妈之歌》又名《阿哈巴拉》,流传于宁蒗县。由于当地的摩梭支系婚姻风俗,民歌中以“阿哈巴拉”为名的很普遍,常用这类腔调演唱情歌或歌唱母亲的恩情。

《妈妈之歌》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

聆听《妈妈之歌》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熟悉民歌演唱的内容:要求学生看着课本中的歌词,听录音播放的演唱,听后议论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2.介绍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的背景:包括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及“阿哈巴拉调”善于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3.复听本歌。

设问:这首歌是由男声唱7女声唱?童声唱?

4.通过音响感性地让学生感受男声、女声、童声音色的基本特征。

5.再次复听,可让学生跟着录音看着歌词轻轻哼唱,以体验母子的深情。

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1.先复习上节课学的“6、1、2 ”以及 “ 3、5、6 ”。

2.通过听辨让学生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大小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4.由学生板书或者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由低到高按顺序排列书写,并用手势配合唱准“ ”的音列。

    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