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当代杰出教育家、受到中央表彰的第一个全国著名建议家也是中央表彰的唯一这类杰出人士马弘毅先生说:“进行家庭教育,如同认真兴办一项事业,要付出辛勤劳动。不付出代价(智慧、精力、时间、机会、财富),就想得到好结果,那是一点不可能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蓝’够不够格,首先最为重要了,因为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没有像样的‘蓝’,‘青’又从何谈起并且还要盼其‘胜于蓝’呢?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困惑,居第一位的就是缺乏在位而懂教育的高层管理者,不缺官职一个比一个高,一点不懂教育的人。我们更缺具有相当人文修养的称职师资。现在到处有的是师资,其中多少师资具有为人师表相称的足够人文修养呢?具有人文修养的该类师资不仅是学生的幸事,更是国家的福份、社会的希望。其次再看我们的广大家长,他们的状况正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调查取得的数据结论一样,大多实际掌握的家教本领,现有三分之二人显得极为欠缺,结果导致了13亿国人中一大批孩子的家庭教育事实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上均为限制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科学进步的表层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来自体制上的制度问题。中国正待一次渐进而全面的制度创新,否则无法适应教育等项事业的发展需要。这是核心问题也是最难逾越的障碍,考验中国的是有没有足够与之相称的个人公益心、智慧和勇气,尤其重要的是他还必须要有眼光、有胸怀。好家长的突出上乘品德应为无私,心地狭隘极端自私无知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家长。”

马弘毅先生——中国著名民主人士,1984年暑期获民族史学士学位大学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1980级,在此前后曾连续在军事工业的研究院所、民用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中国大型国企、外国跨国公司、中央和地方党派机关,另近十个中央部委机关、中央国家部委机关的核心部门等方依次工作过,分别在那些单位或从事实际操作、或从事社会管理、或从事经济管理、或从事科技管理事务。他是一名处级干部,教授级高级经济师,最擅长于政策法规的全局性调研工作,著述颇丰,其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都极丰富。20世纪80年代,马弘毅先生在大学里先学了两个专业,分别是民族史学专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后来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研又学了经济法学专业。

马弘毅先生对工作、对事业一贯认真负责,作风踏实细致,不论份内份外,只要是于社会或公众有益的事情,他都十分关心。先生特别欣赏“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东方名言,并秉持其为自己一生座右铭。

一、马弘毅先生是位认真、负责的中国公民

常年以来,马弘毅先生始终关注着社会“热点问题”。当他发现了什么,或有了心得之后,就会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书面调研建议报告书。1982年6月18日他还是一名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的大二学生,从这天算起马弘毅先生相继提出并被中央采纳实施的至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议方略就有近百项。而他的第一封治国建议万言书,竟产生于1971年9月下旬,那时的马弘毅先生还是一位16岁的弱冠少年。这位少年在当时“文革”正搞得乾坤颠倒,社会形势十分严峻的环境下,冒死呈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治国建议方略 —— 洋洋洒洒长达万言的《关于我国目前有关问题的几点看法》一文中指出:“我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一是人口素质问题,一是粮食问题”。他简要引述中外史实,建议我国借鉴日本、朝鲜等国的成熟做法,对适龄孩子由国家包费“尽快在全中国施行中小学生一切开销全部免交免收的义务制教育”,与民休息,务持正业,富国强兵。1982年6月18日,他建言当日到中央民族学院开国际法讲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际条约法律司司长黄家华:“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居世界首位的传统大国、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在没有‘主权’的南极也有一席之位”。马弘毅先生在此第一个建议中国政府要参加1959年国际上订立的《南极公约》,马上参与南极考察,在南极竖起中国国旗,建立属于中国的基地,用以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各项进步事业。他的这项具有远见的大胆建议,当时被黄家华司长索去马弘毅先生写的书面材料后两个星期,受到了我国外交部通过中央民族学院正式转达给马弘毅先生的肯定性答复。于是中国政府先后派员参加南极科考、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参加国际《南极公约》、在南极建立永久性的科学考察站,从此中国开始大步进发南极,以致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国旗在地球的最南端日益鲜艳,迎风招展,举世瞩目……马弘毅先生用赤子爱国之心,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实际行动,在中央民族学院创造的这段佳话,已被载入该校史册及该校上报我国教育部的“211工程”介绍材料之中。马弘毅先生也被校党委誉为该校创办以来最杰出的毕业生之一。

后马弘毅先生于1988年,在当时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疯狂挤兑存款、腐败现象猖獗之秋,又首倡在中国创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这八个字出自马弘毅先生),他当时并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实际实施构想,以期更新完善中国的现行的决策机制,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化解各方矛盾,积极推进我们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进程,力使整个国家融入国际社会主流,接续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为人类文明事业做出正面贡献。这套制度设计在马弘毅先生从中央到地方,向有关各方的全力倡导和持久不懈努力推动下,目前在我国已经成了整个国家政治生活层面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效果积极进取,功莫大焉。在此以前,我国凡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小决策、立法行为等,绝少听说有谁事先公开征集人民建议、让人民大众普遍参与的,既使多少年来极其罕见地个别出现一两次例外,也非制度使然,并无丝毫制度保障。任何一项涉及大局的政治制度的创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从未听说可以自下而上得以确立的。它的意义不仅在此,更难能可贵的在于“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主政治制度,维护的是国家和全社会的整体利益,不是极少数人有损于公众的特殊既得利益和法外特权。马弘毅先生就像阿基米德手里的那个小小杠杆,有准备地看准支点,撬动的巨大力量所产生的健康结果和积极影响是惊人而不同寻常的。同时可以想见,马弘毅先生本人具备的把握能力、全局视野、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综合学识、心理素质、政治智慧、活动能量、社会关系、工作经验、个人才干如何,及他持之以恒一心为公、为大众利益付出的超常努力又如何。他的确是个人才,这样的有用人才正像前林业部长马玉槐和中组部政策研究室老主任周长年所言:“很是难得。”因为他干成每一件大事的整个过程,其身份始终均为普通人,办所有事利用的即不是个人的权力也不是金钱,而是智慧、是牢固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来自大家发自内心的广泛支持拥护,这也是他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他的壮举验证了中华民族人民的伟大,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祖国历来提倡的就是这样一种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品德。CCTV1995年3月5日的《东方之子》栏目,利用一整期节目,对马弘毅先生的有关事迹作过比较详细的这方面专题报道,题为:《全国著名建议家马弘毅》。在1995年3月5日这天起相继开幕的当年全国人大会议、政协全国会议召开期间,《全国著名建议家马弘毅》该档节目被当时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一直接连反复播映着,一时引发了相当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CCTV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采访马弘毅先生的这次“东方之子”对话,后来还被专门收录进了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一直延用至今的教科书《精神的田园 ——“东方之子”学人访谈录》(华夏出版社出版)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方之子访谈录》等书之内。这些文献,经久不衰,每个读者捧读它们,至今无不喜爱。

马弘毅先生认真履行公民职责,自觉尽到公民义务的许多动人故事及其不朽主张与思考,这些年来正在被陆续载入中国大中小学校的各种教科书或教育工具用书之中,如人民出版社出的《共和国的记忆》、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的《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等,不一而足。马弘毅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作为一个公民,只要真正怀有忧国爱民之心,那便无论“尊”“卑”,在任何情况下均可有所作为,均可实际参与促进社会进步、均可实际参与促进经济发展,并其刻苦努力结果也一定可以得到祖国认可和历史肯定的。马弘毅先生以下这段佳话说得太对了:“人类历史是由一个个挥之不去的时代缩影所组成的。没有这一个个缩影,历史长河无从形成。没有一个个文明接力者的奋发努力,中国和世界不可能永续前进。”马弘毅先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及其自尊自重的高尚公民行为,就是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在历史长河中力争有所作为的一个缩影,就是中华民族其中一个现实成员对人类文明自觉尽到自身义务的真实写照,值得敬重,更值得推崇!

二、马弘毅先生又是位认真、负责的父亲

他教育指导、引导的女儿马宇歌,是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世上至今只有一个人名叫“马宇歌”,网上在她名下可以搜到的该生成长实况报道和社会各界对之研讨文章,数以万计,逐一佐证了马弘毅先生的教育学说的确实际有用。

马弘毅先生以其善良的天性、先进的理念、高远的眼光、博大的胸襟、负责的精神、丰富的知识、智慧的语言,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出了众多独到而深刻的意见与建议,为国内外学界专业组织及个人所重视。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应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个观点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有益的深入思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影响不可限量。

三、在家庭教育问题上马弘毅先生的独到深刻见解和做法

马弘毅先生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向这个方面努力。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健康成长。”??

尽管马弘毅先生日常工作繁忙,但他教育孩子却从不放松。女儿离开幼儿园1993年入学的第一天,他到校参加家长会。会后, 其他所有家长领着孩子都走了,马弘毅先生却和女儿一起,未经任何人提醒示意,自动把开会用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孩子上了她入学后的人生第一课。这堂课,使孩子终生难忘。??

马弘毅先生常在工作之余给女儿讲故事,讲历史,讲人文典故。女儿马宇歌至今还保存着两块珍爱徽章,一块上面刻着“博爱”,一块上面刻着“天下为公”,她常常轮换地别在自己胸前,以表达对它们的无限珍爱——这不仅仅是爸爸在她出生时赠送的最好礼物,还因为爸爸自幼给女儿配戴徽章时讲述的那些可歌可泣感人故事,实在令宇歌难以忘怀了。爸爸经常向小宇歌谆谆教诲:长大要成为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爱世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要向孙中山、杨靖宇这些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们学习。她铭记爸爸的教诲:“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以天下为己任。”

马宇歌在学校里乐于助人是出名的。只要班上有请病假的同学,不论晚上放学多迟,天气多恶劣,她都要先去缺课的同学家里给他们补完课,自己才走回家去吃饭。

可是有一次,宇歌自己病了,却没有一个人像她那样,来看望她问寒问暖给她补课。这让宇歌很伤心。就在那一次,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宇歌,初春时节自己一人在清扫教室擦黑板之际,由于踩翻椅子负了重伤,不得不在家里卧床休息了。她多么希望有同学也来看看她呀,和她说说话、补补课。一连5天,竟然没见一个人影儿。这使她异常孤独,将心比心感到十分难过。

父亲最懂女儿的心思了,他耐心地开导躺在病床上的小宇歌:“不要过分看重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才去付出的。我们的付出是为了让别人幸福、让社会文明、让生活美好!”

这些引导,对宇歌形成胸襟宽广的良好品质,至关重要。??

宇歌从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社会公德的言传身教:对人要热情、真诚、文明、礼貌。邻居唐博佑爷爷是位80高年龄的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校的退休老教育工作者。老人只要上街购物,遇上马弘毅先生,马弘毅先生总要在百忙中去搭把手,实际帮助他老人家。宇歌经过这种耳濡目染,遇到老、弱、病、残也会像爸爸一样主动上前,帮他们解决困难,献上自己的一颗爱心,一份热忱。宇歌6岁挣的第一笔稿费,便为酷爱书法的唐爷爷买了两支毛笔,用以表达对他老人家的孝心和敬意。诸此等等,宇歌于是受到了许多人的由衷称赞,也结交下了无数好朋友。

再看马弘毅先生是怎么教育女儿自主、自强的吧:??

还在女儿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父女俩去北京动物园玩儿。看到猿猴,宇歌不明白动物说明牌子上写的这话什么意思:“它们是人类50 万年前的祖先。”爸爸就给女儿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很早以前,地球上有两支不同的猿群,他们原本都是一个妈妈生的。由于环境变迁,一支猿群勤用四肢,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进而学会用火,后来进化成了我们现在的人类。而另外一支猿群呢,他们很是固步自封,猴王还心地狭窄不知行秽、不知丑陋、极其可悲地反复发表愚昧声明,坚决不照搬邻居的任何成功经验和好做法、拒绝向各方文明学习,强迫本部成员安于当时的环境、安于猴王自己都不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来的、那些当时集世界之大成的老一套极其落后做法,呵令谁也不许有所创新,甚至连其子孙后代也绝对不允许它们有一丝独立思考的征兆出现,更不许它们受到任何进步事物的影响;结果这一大群老老少少的男女们混在一起,始终停留在依赖野果为生的猿猴阶段,迫于猴王的压力,彼此的眼里除了吃就剩下吃了,闭目塞听,终日裹足不前,不思进取。最后都被一个个逮住关进了笼子,成了现代人放在动物园里的观赏对象。你看导致出现这种结局,不是活该注定的吗?猿猴比起人来最大的落后其实就是观念上太落后了,正因为问题出在这里,所以它们根本没有条件、没有基础、没有能力进行任何有益的反省反思,更难意识到自己的可悲之处究竟表现在哪里,直到都被捉住关进笼子了,它还认为当初拒绝文明、抗拒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是猿猴们最“具有本王特色”的唯一正确选择呢……太可悲了,这群猿猴!

宇歌听后很受启发,她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谁如果总是坐井观天、心地狭窄自以为是、依赖和懒惰,便只能被淘汰;惟有打破成见,对世界一点也不嫉妒,丝毫不恶意揣测他人,专心致志向上、学习、勤奋、自强,才能不断进步。不仅自然界诸事如此,人类社会所有类似情况谁也逃脱不出这个规律的制约。宇歌从那天开始,更在意自己的思路想法是否进步了,她最怕观念上的落后像那群没出息但很值得同情的猿猴一样,将来也被要死的差劲观念误了自己一世。

宇歌4岁学会骑自行车。刚会,父亲就领着她各自骑车到离家20多公里远的北京郊区大兴县去了。返回时,宇歌实在骑不动了,父亲就用绳子拴在小车的龙头上,父女俩又一起“骑”回了家。

宇歌上小学前,在那被整托三年的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离她家有公交车5站地远。为了培养女儿认路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身心强健,从小每回上、下幼儿园,都是任由女儿在前边跑着“开路”,父亲跟在后边骑车追。女儿实在跑累了,才把她抱上车。

为了开阔女儿的视野、增长见识,父亲每去外地出差,都尽可能带上自己的女儿,为她增长阅历创造有利条件。到小学3年级,小宇歌已经跟着父亲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爸爸计划着还要适时进一步放她去独立学访全国乃至世界呢。

宇歌3 岁时过“五一劳动节”,父母带她去看电影。上演过程中,间休,观众干什么的都有。为了抓机会锻炼孩子的胆识和勇气,马弘毅先生鼓励女儿说:“宇歌,你到台上去向大家敬个礼,再给大家表演表演你在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即后来的中国儿童中心)学的舞蹈‘小鸭子’吧。大家一定爱看,给你鼓掌。”宇歌勇敢地上了台,场内安静下来,人们张着嘴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欣赏完小宇歌的出色表演,大家才如梦初醒,一下子从惊讶到佩服,送上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有人不相信家教的作用,他们说,小宇歌从小早熟,少年老成,性格天生就好。马弘毅先生笑而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小宇歌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也爱玩,也爱和父母撒娇。他讲了这样一件往事:

宇歌小学3 年级,体育老师要求每个同学买双旅游鞋上体育课用。父亲当时到街上给女儿买鞋时发现:旅游鞋每双要价34元,而每双雪地靴仅要14元,同样适合运动课穿。于是他给孩子买了双雪地靴回来。宇歌因没见到自己希望的旅游鞋,难过地哭了。马弘毅先生语重心长地开导她:“你经常跟爸爸一起参加我的老同学全班聚会,每次我都穿得很朴素,你觉得我因为衣着简朴而影响了大家对我的尊重吗?”女儿摇头,否认了父亲的提问。“我带你参观过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丰泽园故居,他的家里阔气吗?那里摆放的家具我们也都有。可他却是全国人民的领袖呀,他的声望并没有因为他在这里的家被看上去外表很一般而受到丝毫贬低性的影响。”父亲的话让宇歌懂得了一个道理:人的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拥有一颗美好的心。宇歌的双眼当时还挂着泪花,就高高兴兴地立刻跳了起来说“爸爸,这双鞋真好!” 第二天,她自己穿上爸爸买的雪地靴上学去了。体育课上,小宇歌欢蹦乱跳,玩得可开心了!??

有人评价马弘毅先生教女有方,认为宇歌的健康成长,父亲功不可没。

马弘毅先生不想“贪功”,他说,小宇歌和所有孩子一样,原先只是张白纸,她的好品质是经多方面影响教育,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做父亲的只不过起了点启发、熏陶的作用。

又有人质疑:别人家的父母都在帮孩子学文化课,不仅要督促孩子学习琴、棋、书、画,还要帮着批改作业,而你却即不请家教,又不给孩子买课业辅导教材,反而偏偏重视一力教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助人、服务社会,这到底是图的哪门子呢? ??

马弘毅先生回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生力量,是目标非常明确,牢固地以接力人类文明、创造人类文明、奠基人类文明三大主题为己任,思想解放、心胸开阔、远见卓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廉洁诚信,富有高度民间亲和力,民主、宽容、创新、自立、图强的开放型高素质,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技能的一代体魄强健的有为人才。将来他们要以中国为出发点,与国际社会、世界潮流同呼吸共命运。现今我们培养孩子,一定要偏爱真理、深入人心、立足社会、放眼未来。这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今生使命与重大社会责任,应根据人类的发展方向及共同价值观,紧密结合民族的长远利益,矢志不移出色地教育好我们的后代。”

有记者问:教育子女,您对夫妻意见不统一怎么看?

马弘毅先生说:“父母之间意见不一很正常。但教育孩子,父母各持异辞,又最糟糕。要想教育好子女,家长首先必须私下自我教育好。这点做不到,再好的教育也会被扯尽后腿,无法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

有人问:家长和孩子发生了矛盾怎么办?

马弘毅先生说:“一旦和孩子发生矛盾,家长要马上主动反思:自己对不对?教育的时机、方式把握好了没有?交流在艺术上是否还存在问题?教育要尽量用数据说话,与实例相结合,因势利导,把握好教育时机。并且教育还要讲求计划性,切忌心血来潮,搞突然袭击。教育是极高超、极高级的艺术,最好的教育绝对出自大师之手(小学里面、幼儿园里面照样出高校里不及的大师)。随着宇歌逐渐长大,我们一步步正在有意退出她的生活。现在她向我们征询个人问题了,才和她一起探讨,提出我们的意见或建议。当然也有主动进言的时候,相比过去越来越少。教育要培养她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特别是使她自己会进行独立的思考。”

关于怎样对待爱好和特长,马弘毅先生认为:“首先,绝对不能影响学习和学业!其次,要尽量和校方安排或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搞。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看到业余爱好方面的学习努力确实有用,并能够力争使其体验到成就,激励他不断上进,自觉地去进行深造。”

有记者问:记得您提到过,素质教育也要向祖国传统文化汲取营养。那么,素质教育该向历史汲取什么内容呢?我们看到虽然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院2005年开始招生了,但却应者寥寥,门可罗雀。

马弘毅先生回答:“现在有个很好的口号:‘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历史上具体什么内容值得复兴?欧洲400年前也曾有过复兴,叫‘文艺复兴’。记住:他们是先有内容,后用口号加以概括的!而且复兴的都是反封建、反愚昧的人类人文主义好东西。在这个基础上,人家还提出了更新的社会健康理念与理论。这种健康的‘复兴’,直至影响欧美,赢来了令全球刮目相看的现代文明。我们现在的中国大陆,也的确需要来一次复兴!然而当今要复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到现在听谁讲过吗?为什么所有人都不明说要复兴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他们到底准备复兴什么?那个国学院如果能把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复兴的肯定性内容展示给世人,哪怕提纲挈领地讲一点点,同时阐明其复兴内容的经世致用好处,我想不会招不到学生的。须知华夏5000年文明史,也确实存在着古今中外被大众厌恶的一大堆糟粕,它们绝对不可再被以任何名义拿来加以复兴了——例如秦皇的寡文虐民、明末的上下政治腐败、清末不合时宜违背世界潮流的八旗统治集团的专制无能……这些可千万不要也被当成国粹,拿来误人子弟,更不宜延用它们继续扩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现存差距了。我们中国现实首先亟需《中庸》里面讲的“知耻”,因为“知耻者近乎勇”!更需要2500 年前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墨子倡导的‘兼爱’,战国时期商鞅主张的‘王子犯法与民同例’的‘法治’精神。至于春秋诸子,学术平等,百家争鸣,拿到今日则更需要了。隋朝始兴科举——那可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胆、最先进的吏治选拔制度啊……提起这些,无不令人于下激动不已!贞观之治,庙堂雄才伟略,上下言路畅通,‘逆鳞’者并不获罪,进而四方互通,大唐盛世,文武修列,其不朽文明,呈现于斯,谁可与比?华夏子孙追忆历史,真是悲喜交加;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绝无自卑!因为宏观视之,中华民族确实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确实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今天正在着手开创的正是东方文明的新篇章。我就是这样向女儿展示历史,并做中外史实比较,进行启蒙教育和她平等讨论的。”

—— 马弘毅先生所做所言,施教影响至深,实在令人感佩,谁不受益?

四、马弘毅先生教育指导、引导下的女儿成长历程

马弘毅先生祖籍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开封市城区,生于并长于现在的首都北京市中心。其女马宇歌生于云南省最富庶的玉溪市,父女均始终生活在北京城区。和宇歌的妈妈总共3口人一直在一起,未曾分离。马宇歌1993年9月1日6岁开始上学,先后就读于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小学,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小学(现该区四根柏小学),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位于清华园内),北京的清华大学。

她从8 岁起,就考入担任了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小主持人、小记者,还兼其他16家媒体的记者或特约记者。在中国最权威的《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高层次报刊上发表过独创作品。她采访过数十位知名人士,诸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老院长单士元、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梁思礼、国际奥委会第一执行副主席何振梁……等等许多知名人士。

10 岁小学4年级暑假,在家长的支持下,小宇歌独自乘火车远行4400多公里,历时28天,从北京下江南学访各处,足迹留在了小半个中国城乡的土地之上,满载而归。当时每天写了日记,一共拍了4本图片,不仅一道题不落完成了老师留的全部暑假作业,而且自觉预习了下学期的课程,路上还看完了一本41万字的课外名著《红岩》,并带回家一篇自己写的上千字读后感,当即交给了爸爸……千里途中,小宇歌天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和雷打不动的晨练早起长跑,回到北京扑到父母怀里,身体显得更棒了。??

1997年暑假起,为了实现宇歌自订目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的少儿计划,她利用每年的各种假期,在爸爸妈妈的赞同支持下独自外出,直到13岁那年暑假,小宇歌实现诺言走遍了中国除台、港、澳以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并于2003年开始步向欧洲。同时写下日记、随笔数十万字。

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是中国成年女性关注的权威栏目,1997年9月27日却破例地把刚刚进入10岁的马宇歌请进了演播室,让她成了该节目有史以来最小的整期节目被采访嘉宾。那天有两个女主持人一齐出镜,同时向全世界的电视观众介绍了马宇歌,一个是著名女主持李小萌、一个是后来的影视女星曹颖。

马宇歌自1999年上半年从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小学,被特招进北京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一条龙试验班”以后,一直在那里读到高中毕业。从其小学以来始终是各个学年的优秀学生干部。

2005年参加中国举行的全国统一高考,她被13亿中国人向往的国内顶尖学府所录取。现马宇歌是北京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正在攻读双学士学位的2005级文、理科本科在校生,兼清华大学电视台学生负责人、主持人和记者,清华大学体育队成员和全程马拉松长跑运动健将。她参加过国际马拉松赛,得到过大赛组委会主任和总裁判长俩人共同亲笔签名的全程证书。马宇歌预期今年即2009年暑期获北京的清华大学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以上情况,上网带着引号搜世上唯一有人使用的这个人名“马宇歌”,目前可以找到她名下近40万条来自各种媒体的直接报道。因为世上只有她一个人叫马宇歌,所以搜到的内容都是关于她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