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本身的内在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在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扩展知识、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同生活实践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用语文①。小学语文的基本功包括:理解、表达、观察、思维,基本功的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小学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具有综合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它们相对独立,有各自训练重点,又相互联系,只有全面协调的进行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语言文字是工具,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课外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因此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教学形式,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入社会,体验生活,这样肯定能提高他们的语文观察、理解等各方面的能力。

2、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是知识的组织者和传授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所得的只是被教师咀嚼过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可教学中,老师是观察者、指导者,氛围营造者;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去探索、体验乃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教师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习得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它的课程设计具有模糊性、生成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的特点。

模糊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内容具有内隐性、全息性的特点,它超越于文本,把一切用母语表示的文化形态都作为学习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专题,从模糊情景中获得独特的认识和体验。

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没有特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它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的,这就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达到目标机械装配的过程。随着活动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