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撌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露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饮少辄醉 未百步辄返
B.滤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闪光之乍出于匣也
C.惟危楼一座 惟此官也
D.闻说双溪春尚好 风力虽尚劲

2、下列“之”字用法与“脱笼之鹄”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3分)

A.辍耕之垄上
B.何陋之有
C.将军岂愿见之乎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A.全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从城居不见春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逐层写出了郊外早春的诱人春色,抒发了作者对春色的眷恋珍惜之情。

B.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C.本文语言清丽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如“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一句就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的地写出了雪后春山的无限美好。

D.本文虽为游记,但并非单纯记游之作,它还通过写景有所寄托,即文中所说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