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来源:

在主题活动“我想飞”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飞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通过自己的收集资料、交流探讨等形式了解了哪些东西是能飞的,哪些东西是不能飞的,为了让这些零碎的东西整合为孩子自己内心的经验,我觉得有必要来把它设计成一个完整的集体活动,让孩子通过活动来有所提升。另外,大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二次分类可能就会出现困难。而且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后,再按另一特征重新分类,或对已分的两类物品再次分类。

2、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分析:这两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的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理解包含关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准备:

1、绘制12张实物卡片。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小件商品的包装,并贴上价格标签。活动前将商品陈列在一个货架上,并用布盖好。

过程:

1、 会飞和不会飞。

——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会飞的东西,老师这里有许多卡片,要请小朋友看一看是些什么东西,然后把他们分成两个部分。

——教师逐一出示卡片,幼儿指认后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会飞的和不会飞的)

——请幼儿为这两个标准设计简单明了的符号标记。

实录: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前一阶段的收集资料以及交流探讨的过程,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表现出了相当高的一致性,没有什么疑惑。但是,当请孩子们为这两个标准来设计符号标记时孩子们有些困难,他们都会用语言来表达“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却不知道怎么用符号来表示。于是,我就多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来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孩子们各抒己见,张健说:“我画一个翅膀表示会飞的,画脚表示不会飞的。”

可是马上就有声音反驳了:“会飞的也有脚的。”原来是见多识广的包诚。

听听他的意见吧:“我也画翅膀表示会飞的,不会飞的就在翅膀上打个叉。”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可是,善动脑筋的华锐超小朋友有自己的想法:“我想画一只小鸟表示会飞的,画一只小鸡表示不会飞的。”真好呀,我及时地给予他鼓励和赞赏的掌声,有了他的影响,很多孩子说出了不同的符号,有的说画飞机表示会飞的,画汽车表示不会飞的;有的说画星星表示会飞的,画小草表示不会飞的……各种不同的思维火花进行碰撞并激发出更加强烈的创想之火。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