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蕊生长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中,学习成绩总是排在班级前几名。夏蕊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外,始终相伴的是做不完的练习题,她已经习惯了超负荷的学习以及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喜悦。“好好读书,一定要打败别人!”妈妈的这句话一直是她拼命学习的动力。

夏蕊父母的单位不景气,家里的收入很少。她在班里学习最好,可是生活条件却是最差的。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全班每个学生都要交180元钱,而夏蕊因家中拿不出这笔钱就没能参加。春游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唯独夏蕊坐在一旁一声不吭。那天她悄悄地哭着跑回家,向母亲抱怨。

母亲只上过小学,虽然她没有多少文化,但为人处事却一定要在“众人之上”,对任何人决不甘拜下风。她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什么人都敢惹,即使是平常的一些小事,也不能触犯她的利益。若是谁家不慎将板凳之类的东西放在路当中,她会过去伸脚一踢,将东西踢进旮旯;若是谁家晾晒的衣服无意挡了道,她会伸手一甩,也将衣服拽进旮旯;有时候她的孩子欺负了别家的小孩儿,不等别人来找,她已经亲自登门,叉着腰,当着对方家长的面,对着受欺负的小孩儿反咬一口,大肆咆哮;就连与她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的丈夫,也时常在她的呵斥下耷拉着脑袋不敢吭声……

母亲告诉她:“一定要好好读书,打败其他人,将来出人头地才能赚大钱,才能有高级的享受。”在此后整整一个星期里,夏蕊不与任何同学说话,敌视的情绪在她的心里一点点滋生。

有一次,一个同学做练习题时有些问题不懂,跑到夏蕊家里请教。夏蕊对这个同学说:“对不起,我也不会做。”同学走后,夏蕊得意地对母亲说:“我是故意不告诉她的,否则教会了她,以后考试她就可能超过我了。”母亲大加赞赏,夸她有自我保护意识。

中考时,夏蕊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重点高中。令人想不到的是,开学那天,夏蕊见到以前那个去自己家里请教习题的同学,那个同学的考分比夏蕊差一大截,却因交了高价学费也升入了这所学校,且与她同班。夏蕊愤怒了:我付出多少汗水和泪水才赢得今天这个位置,而你只是交了钱就能与我平起平坐……开学几个星期后,抵触情绪强烈的夏蕊开始表现异常。她觉得这太不公平了,怨恨与难以抑制的愤怒使她无法平静。夏蕊每天阴着脸来上课,动不动就对同学破口大骂。后来,她一头埋进书本里,越来越沉默寡言了。

孩子的成长是自小有意或无意间模仿大人的,也正因为如此,母亲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将夏蕊的竞争意识引向了一种孤独、阴暗的错误方向,从此给她埋下了人生悲剧的祸根。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