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头序曲要新颖。

对美术感兴趣是儿童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二节或一节的美术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感到无比的快乐。但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根据授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重点、难点、有关的美术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例如,在教学《童话里的小屋》(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时,教师先把《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作一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有所了解,从而加深了对故事中主人翁居住小屋的理解,绘画制作的兴趣也随之倍增。手工制作是美术课中基本技能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极易形成固定模式而单调乏味,如果教师能收集一些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民间美术作为教材,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感到新鲜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过度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例如,在学习《用画来写信》(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时,可先出示一般书信和用画写的信,在比较中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书信的基本格式、书信的内容)和不同的地方(用各种图像夹杂一些文字),通过让学生讨论:用画写的信与单纯的用文字写成的信有什么不一样,你更希望收到怎样的信,为什么?然后交流。在你的信中,你打算用画来写哪些部分?用文字来写哪些部分?学生通过欣赏、讨论交流,学生极易理解如何用画来写信的方法。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三、尾声**要精彩。

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同样,一堂美术课也应该有“**”之处。这个“**”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章”,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精彩的结尾。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欣赏教师范画或拓展学习内容中结尾,也可以在评析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业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作业展示中结尾,甚至可以在师生对话中结尾。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热闹闹,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节美术课的到来。

强调了美术课堂教学的三部曲,并不意味着其他环节可以忽略。美术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它们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部件”,只有每个“部件”运转正常,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