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子,快一岁八个月了。我家的成员基本还好,自认为都还是爱孩子,基本没出现过打孩子的情况。即使“打”过也是轻轻的,小家伙还没意识到是打,还呵呵地笑。所以自认为没有给孩子留下什么阴影。

孩子不很认生,有时甚至不认识的人一拍手,他也愿意让别人抱。很少哭闹,除非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现在还不会无故发脾气。

我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的时间全陪孩子,孩子跟我们在一起感觉很快乐。每天去上班时,只要孩子醒了,我都会跟他好好说“妈妈现在要上班了,晚上就回来陪你了”之类的话。让奶奶也灌输“妈妈只是上班暂时离开”。但孩子仍然哭,我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了,只要孩子醒了我就会打了招呼再离开。但每天这样仍然没有出现平静地跟我说再见的情景。

是孩子的安全感仍然没有建好,还是仅仅是分离焦虑?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仍没改善?我的感觉是孩子可能也知道“妈妈上班了还会回来”的事实,但还是不能接受,不想让妈妈走,想让妈妈陪自己。孩子平时也不是经常要我抱的,不过他做什么基本上都喜欢让我在旁边,想让我参与进去。有时真希望他自己能专注一件事。

如果孩子没醒,我本能地觉得还是不去叫醒他跟他道别,应该选择悄悄地离开。这样做对不对?过后问老人孩子醒后怎么样,老人说孩子没事。

每次孩子虽然大哭,但一般老人一哄,转移目标什么的,基本上3分钟不到就不哭了,按老人的话说就是“不傻哭”。这种情况是孩子专注力不够的原因,还是安全感好的原因?孩子从小就是只要一哭,一哄,基本上很快就好了。

一直奇怪,孩子白天一直跟奶奶在一起,很听话,也跟奶奶一起玩,但如果我休息或者下班,他就马上“甩”了奶奶。难道跟奶奶建立的亲密关系不够?

答 孩子的安全感是否建立得好,表现在他是否会在自己认为安全的那个人周边进行探索和活动;如果那个人离开,他是否会产生忧伤和焦虑;他是否明确地知道谁是那个可依恋的人,并始终如一地将那个人作为依恋对象。孩子把这样的依恋对象分为主次,对孩子来说,当最重要的依恋对象在的时候,孩子就只依恋这个人;当这个人不在时,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排序去依次选择其他的人。当这些人让孩子认为他们肯定不会离开时,孩子就会安心地以这个人为中心对周边进行探索和观察。如果孩子要改变方向和位置,会回过头来看一看依恋对象;如果孩子受了伤或跟别人发生了冲突或者感觉到不愉快时,会跑向自己所依恋的那个人的怀里寻求安慰;如果依恋人移动了,孩子就会立刻紧张地大叫,或放下手中的事情,紧跟着依恋对象,这种情况,叫做孩子有安全感,孩子的依恋形式是安全依恋形式。如果孩子的表现是相反的,根本不需要依恋对象或者跟着第一个依恋人就不要第二个依恋人了,跟了第二个依恋人就不要第一个依恋人了,还有在最重要的依恋人分开又重复出现时,孩子既显得特别兴奋,想要扑过去,但又同时回避母亲的拥抱,回避与母亲进行目光的交流,这些情况都说明孩子的依恋不是安全依恋。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