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五周多了,这些年来,总结自己的一些小经验个大家分享分享,内容是怎样对孩子使用正确惩罚手段。

惩罚与奖励是相对的,父母要明确惩罚的目的决不是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而是要引导幼儿把精力转移到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上去。惩罚是有一定尺度的。关黑屋子、饿一顿、罚站、用针戳、打,这些体罚是摧残幼儿身心的。孩子犯了错误狠打一顿给孩子带来的只是肉体的痛苦和屈从。这时孩子的屈从往往伴随着抗议和敌意,其后果是孩子变得顽固。曾有一个7岁男孩,母亲怒气冲冲地骂他“滚出去,我不要你了”,结果孩子真的哭着往外跑了,以后找了半天才在一条弄堂里找到。

1、惩罚而不是体罚。儿童良好的行为发展,从根本上讲使儿童产生了一种内心的行为需要。某些外部压力可以促使儿童产生行为动机,而过分的压力则会引起抗阻和萎缩。

2、取消奖励。如果已与孩子讲定,这一个月不骂人不说粗话,爸爸妈妈下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带你到动物园去玩。如果他没有做到即取消这个活动,但要讲清楚,下一次目标与奖赏办法。

3、只惩罚具体错误。这对许多家长有一定难度,因为火气一来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前前后后算总账。这不仅使孩子无所适从,也容易使孩子觉得家长不公正、不讲道理。民主型家庭在处理孩子接连几天不专心作功课的事时,以取消周末划船的计划作为惩罚。但首先肯定孩子在其它方面好的表现,告诉她只是这几天作功课不理想,“你输了,下次再比。”从而给孩子一个补过的机会。这对孩子的心理诱惑是良性的。

4、惩罚要谨慎。惩罚不可带情绪色彩,否则会使幼儿辩不清受罚的原因。

5、惩罚的时间要短。这是由幼儿的记忆特点决定的,当幼儿忘记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再继续惩罚已不再有效。

6、惩罚要坚决,一旦采取惩罚,就不该因幼儿叫嚷、逃跑或赖在地上不起来而妥协。很多家长看到这种表现,油然而生爱悯之情,采取迁就态度,允许或默认了幼儿的奢求,结果幼儿不但改不掉不良行为,反而使他摸透了家长的弱点,日后更加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