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孩子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开始喜欢不断催促,后来看催促没有效果,干脆帮孩子包办。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懒惰更拖拉,家长更生气。要想让孩子做事速度快,家长应该比他还要快,而且坚决要让孩子自己动手。

抓住时间感形成关键期

佳汇代言人:

3—4岁:认识时间词汇,使时间具体化。

重点是将生活中的具体活动,和时间结合在一起,帮助宝宝认识时间语汇。父母可增加如“早上起床要喝牛奶、吃面包,太阳落山时看动画片,天黑了,小山羊也希望快点回家,我也是。”等谈话内容,将白天、中午、傍晚、晚上等时间副词,与宝宝一天的活动结合到一起,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述能力,也让孩子逐渐学会日程安排和规划。

5岁—学龄前:简单了解“过去”与“未来”。

孩子3—4岁时,对“过去”、“未来”的了解还很模糊,跟孩子提到“昨天”、“明天”,他还勉强可以了解,但是像上星期五、下星期天这样的时间副词,则很难跟他说得清楚。了解与今日时间跨越比较大的“过去”和“未来”,可能要到孩子满5岁才可以。

一开始,父母可利用故事情节的进展来带领孩子的时间观念,可选择时间跨度小,且与生活作息密切相关的故事,如“小熊的一天”,“小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孩子会因与故事中的主角有共同的生活经验,而接受其中的时间表述。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的运用能力,再让他复述比较复杂的故事,从而带入“未来”的时间观念。

怎样让孩子珍惜时间

专家观点

让孩子为自己的时间负责

温州市民康医院 王蕾

“现在是什么时间?”“离放假还有多长时间?”这些是最简单不过的问题。可如果问:“什么是时间?”恐怕绝大多数人都顿觉茫然。茫然的你怎么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时间呢?

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你没有办法抓一撮时间给孩子看看,也没有办法指着时间告诉孩子说,看,那就是时间。通常,你怎么跟孩子解释时间,就代表了自己对时间是如何理解的。比如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时间是……等等。那么,当我们要求孩子珍惜时间的时候,我们在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时间无比珍贵,对你意义非凡,你必须紧迫起来,深刻认识时间在催着你的脚步。”

说到这里,我开始困惑,为了让孩子珍惜我们认为珍贵的时间,我们用来描述时间的词都显得沉重,紧张不安,有浓重的紧迫感;我们要传递给孩子的究竟是时间的概念还是无奈的负担?我们传承下去的是生命的意义还是生活的压力?我想,家长也许该重新审视时间的意义。要知道除了有限,时间还有其他特征。我们反复强调时间紧迫、争分夺秒,这只揭示了时间有限性的一方面特点,而时间还有其他意义,我们享受生活的时候要时间,我们关爱彼此的时候要时间,我们反思人生的时候也要时间。

所以,“怎样让孩子珍惜时间”这个话题让我觉得很压抑。我更希望用两个部分来替代它:从认识的角度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从行为的角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儿童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有所不同,12岁以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而此之前,儿童只对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反应。因此,对于幼小的儿童,将时间具体化,有助于他对时间的理解。比如,教儿童使用钟表、日历;在生活中多使用星期几、早上、晚上、几点等与时间有关的副词,例如:我们星期天去动物园,星期一去幼儿园,早上要吃小面包,等等;将时间与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呈现在孩子面前。

在宝宝论坛上我看到一位母亲说:“我家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吃饭、弹琴、刷牙、洗脸,反正他觉得不是他的事,就边玩边做。”这句话提醒我们反思,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把这些都认为不是他的事情?既然做的不是他的事情,那么花的自然也不是他的时间;既然花的不是自己的时间,那么塞给他的关于时间大大的珍贵,也和他无关。

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时间和他是有关联的。比如,和孩子讨论怎么用时间,比如问孩子,今天要做什么,九点之前要上床睡觉,但睡觉之前的时间可以让孩子自己支配等等;给孩子钟表,让孩子自己控制时间。时间是孩子的,让孩子为自己的时间负起责任。

父母容易给孩子的问题上纲上线,比如刷牙玩水是浪费时间,不说谢谢是没有礼貌,撒娇耍赖是不听话等等,而问题本身是否有那么严重?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个天性让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对事物持之以恒,他们观念上并不是要浪费什么,而只是想寻求快乐。因此,孩子拖沓不是浪费时间,而是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需要的是监督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原则上他们养成了作息习惯,那么就让孩子们的玩乐来得更痛快些吧!

家长声音

帮宝宝建立时间观念

磨蹭是怕做后面的事

超尘妈:

孩子做事喜欢磨蹭,这是做家长共同碰到的难题,今天我向已上小学3年级的女儿了解,发现原因有以下:

1、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大人一天下来工作劳累,分秒必争,当然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忙碌完回家更希望有自己的个人休闲空间,但孩子的头脑里没有这个概念,他们按照自己现有的惯性做自认为很正常的事,于是在家长的眼中就成了磨蹭的孩子。

2、孩子怕接着做后面的事,比如睡觉。我的孩子生性好动,从学校回来做作业忙到晚,如果8点半及时上床的话,孩子在家休息、与爸爸妈妈聊天的时间真的值得期待,马上安静睡觉显然不是孩子们愿意做的事,于是他们会尽量磨蹭手上的事。

3、孩子做一件事的有效注意时间不长。比如读书、弹琴时间过长,一般孩子都难以聚神,适当调节一下也属正常。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恩妈:

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常常在做事的时候边玩边做,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做事当成玩,从而养成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的习惯。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天的起居生活定个时间表,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作息,可以给予孩子一点鼓励。如果孩子完成得不好,家长切不可表现得过分焦虑或者干脆代劳。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独立完成。

最后,家长还可以经常跟孩子做些抢时间的竞赛游戏,让孩子在胜利的喜悦中逐渐改掉拖拉的毛病。

把时间支配权交给孩子

小美美妈妈:

把时间安排的自由交给孩子,也把责任交给她。早上按时叫她起床,把起床时间到出门时间都交给孩子自己安排。如果她磨蹭,那么到该出门的时间就出门,不管她有没有吃早饭和梳辫子,直接送到学校去。多次以后,她就会明白没吃早饭会肚子饿,没梳辫子就不好看。她就会合理安排这个时间了。

孙莹:

如果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又布置新作业,那孩子会感觉自己做快做慢都一样,反正总有事情做。与其如此,不如把孩子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情作一个大概的时间估计,如果孩子能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比如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孩子尝到好处,就会抓紧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因为早早完成就有很多时间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