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假日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约而同地会说,“出去看看,开阔一些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确不知不觉间,有些人的心态由此变得辽阔,生活也多了一些灿烂;但是也毋须讳言,有些人依然没有所谓的散心跨过心里的坎儿……

我想这就有必要弄清楚为何“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明白其中的关联。

首先,我认为不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都是一种学习和自我修行手段,是不可或缺,互为弥补的两个成长方面,如果说“读万卷书”获得的是一种间接经验,是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层面,那么“行万里路”获得的是一种直接经验,是实践体悟和内化的层面。俗话说,“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才能高屋建瓴地拓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一斑;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只有勤于实践,也才能不沦落于纸上谈兵的悲惨,两者相辅相成,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每个人的学习-实践-反思的螺旋循环上升里面。

其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何尝不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解读,一个人的健康不仅需要心理健康,还需要身体健康,不仅需要心态的大彻大悟,也需要身体上的风雨无阻。这样才能保证一个人在修行的路上,可以随遇而安地静待花开花落,可以笑对云卷云舒。把劳动当作一种美丽的付出,时刻感受到人性的温度,时刻能够享受到生命极限的高度和宽度。

第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种过渡,会经历开卷有益的对书的痴迷,对知识的渴望,“ 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止于“尽信书,不如无书”,敢于在不破不立中进行尝试和新理论的提出。让生命成为一种至情至性的放逐,时时迸射出“心若在,梦就在”的亮度。

总之,“读万卷书”,不忘“行万里路”,交相辉映中不忘初心,也就让生命多了一抹迷人的色度,总在一种成长的心动处,总在一种“我的未来不是梦”知行合一路。